美文网首页
佛学笔记

佛学笔记

作者: 未了少年事 | 来源:发表于2018-12-06 14:25 被阅读0次

    常有身边朋友,邀约去西藏,尼泊尔,甚至东南亚;逛九华山,五台山,敦煌;聊王阳明,李商隐,梁启超;不时还引用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里的典故……

    可以说在没有系统性了解佛学之前,他们对以上寺庙、人物、名著……多数都是一知半解的状态。

    从简单的宇宙哲学和人生哲学,发展到复杂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佛学思想在历史上演变,充满了头脑的交锋和对决。

    从大的派系上来说,佛教分成大乘和小乘。大乘说小乘只是“方便法”。小乘更狠,直接提出一个很决绝的说法,叫作“大乘非佛”,认为大乘佛教根本就不是佛教。

    传到中国的佛教主要是大乘系统,在大乘系统内部又分出法相宗、华严宗等,佛经也有般若系、涅槃系等等。

    小乘佛教提出“人无我”的理论;大乘佛教在“人无我”的基础上还提出“法无我”的理论。

    如何理解佛教内部的等级制,简单但不太准确地讲,阿那含相当于专科毕业,罗汉是本科毕业,菩萨是研究生毕业,佛是教授,虽然不同派别里的定义有不一样。

    从概念上来说,佛教有七个基本概念,分别是“无我”“四法印”“不净观”“业报”“因果”“禅”“四大皆空”。

    “无我”是一个反常识,反直觉的概念。在佛主面前,“我”只是一个集合名词,我们需要把“我”看散架,其实就是骨头架、血肉、五脏六腑、大肠、屎尿、鼻涕;是革囊众秽、是红粉骷髅。这样,所谓的“我”,就已不再是“我”。可以联想禅宗里的“看山不是山”。本质上是无数细小的单元在刹那之间的聚散离合。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有漏皆苦,合称“四法印”。佛陀深知万事万物都有成、住、坏、空的过程,佛法也不例外。所以为了使佛法尽量晚一点进入“坏”“空”阶段,他就为佛法钦定了以上四个基本原则,来维护教义的合法性和正当性。有人虽然打着佛陀的旗号,宣讲的内容只要违背了“四法印”当中的任何一项,大家就可以很有信心地判断这不是正法,而是异端邪说。

    《不净观经》也称《达摩多罗禅经》。可以说“不净”是世界观,“禅定”是方法论。《达摩多罗禅经》里介绍了禅修的要领:用心灵之眼仔细查看自己身体的每一个局部。要达到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把自己看散架,二是把自己看恶心。看散架,是为了真切认识到“缘起性空”的道理。看恶心,是帮你强化厌世的念头,让你更想早日脱离苦海,涅槃到彼岸去。

    在佛教概念里,“因”就是“业”,“果”就是“报”,也叫“果报”、“报应”。“因果”就是“业报”,因果律的束缚力就是“业力”。流行于民间的《三世因果论》里有一句话: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问后世果,今生作者是。大意是:今生受到的善报是前世种下的善因,今生如果种下恶因,那么后世就会遭到恶报。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也是这个道理。印度佛教里是“六道轮回”,而到了中国就是逐渐演变成“三世因果”,也就称呼为“善业”和“恶业”。我们都是不由自主被业力所推动的在刹那间的聚合体。业力又被分为“口业”“身业”“意业”,每个业力又有轻重之分。

    “禅”,在佛陀之前就已经有了,是古代印度人的一种修行方式,属于瑜伽的一种。“禅”强调呼吸、入静和冥想,最后达到梵我合一的境界。所谓梵我合一,简单讲就是感觉到自己和宇宙融为一体,这就可以超越表象世界,认识到表象背后的真相。

    所谓“四大”,就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四种基本元素,分别是地、水、火、风。它们聚散无常,受到因果律的支配。

    以上只是熊逸佛学简单的读书笔记。佛学经典,卷帙浩繁,我尽可能在弱水三千里,取上一瓢,增加更多理解世界的维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ho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