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真正热爱学习的人吗?来看一下,对待学习时你是否拥有以下三个特点:
1.好奇
一想到要学点什么新东西,你就会感到高兴,对这个世界总是充满好奇。
对一件事物从无知到掌握你就充满激情,比起做什么事儿都要有个结果,你享受的是学习的过程。没那么在意结果,只享受把一件感兴趣的事儿弄明白。
2.专注
经常对着电脑、手机或书,一动不动持续好几个小时;什么事情都要搞清楚,有时候远远超过必要的程度。
3.饥渴
每天都要输入。看书、看资料、听课等,每天不学习就感觉缺点什么。买很多课、搜集一堆公号文章、经验分享,搜集的内容远远超过使用需要。而且,万一丢了一条,就好像少了什么宝贝似的,很不舒服。
我的同事雪雪跟我一样,也非常热衷于买课,某一个课程到期没学完,她会特别遗憾,我们玩笑说:唉,又损失了几个亿。
现在是个知识爆炸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不知道你有没有跟我曾经一样的经历:看到某平台推出新课,就忍不住购买;看到自己喜欢的作家或专家出新书,立马下单,而且买完之后特别有满足感。
但是后来,课程、书籍囤的越来越多,人却越来越焦虑。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
一, 没学明白
想学的太多了,反而杂而不专。虽然享受学习过程,但是毕竟精力有限,学了一大堆最后导致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自己也觉得什么都没学到。买的课程很多,但就是没有恒心学完。看到新课就会去报名,报完名成交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自己对这点感触非常深。我自己前几年就经常忍不住“囤积知识”,并且梦想做一名家庭教育讲师,买了很多心理学和教育相关的课程、书籍,还上了很多线下课。但是,每次周围人让我分享或者去开一个讲座,我毫不犹豫的拒绝,总觉得自己没学明白、“没准备好”。
二, 没有实质结果
乐此不疲的吸收知识,享受学习过程。
学习可以自给自足,但学习也是含有价值的活动,而这些价值天然就有被使用的需求。就像学了英语,但从来不说英语,这就是件很奇怪的事情。
其实,对于一个学习者来说,内心是渴望分享、渴望在社会中实现自我的。
当学习成为常态,而社会价值没有充分实现的时候,虽然仍然享受学习的过程,但这个问题就会在内心时不时地跳出来:”我学这么多,有什么用呢?“
所以我们或许会看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很多热爱的人,反而是组织里面更容易收到失望的人:天天看你就在那学习呢,你学这么多,有什么用啊,你倒是做啊?
所以,对于学习,最关键要做到的有两点:
一方面,对知识要做取舍、学会“断舍离”;
另一方面,去分享。分享既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最短的自我实现路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