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花了两个小时在这本书,《为何家会伤人》,看的我心惊肉跳。这本书是武志红老师的第一本书,写的干货多多,作为一个想要了解家庭关系心理学的你,必须要看。解决家庭关系,等于解决了人际关系的大问题。
之前上过熊猫老师的课程,讲的是母亲和宝宝分别给对方打分,母亲对孩子都不满意,太调皮了,打分基本都是7~6分,而孩子给妈妈打分,全是10分 。
为什么双方的爱不均衡?这就是家为何会伤人这本书 我要讲的内容。
本书是 武志红教授的第一本家庭心理学书籍,看起来和别的书比,干货更多,商业化更少。
全书一共四个章节 像一棵大树一样 从 根、枝干、叶子讲起,最后讲的是家庭的土壤——爱.
我没结婚,我单身,我适合讲吗?我太适合了,我觉得这是婚前必读书籍。有必要搞一个婚前必读指南,这本书绝对是一本必读书。
原来以为爱情,恋爱就是找个合适的人结婚,现在不是了,得多问问父母和父母关系,以及她和父母的关系,包括我自己也要坦白我和父母的关系,我自己的想法成熟度
你看,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个人小白见解。
序言中武志红老师对于中国家庭的关系、教育方式 有了7个阶段的不同认识,触碰到了他的底线,他不知道的是 大部分家庭矛盾 最终演化成了 人际矛盾。还有更多 教训和惨不忍睹的案例,请自行查看,我不想把悲痛再说一遍了。
我有个不好的毛病,就是听到不好的消息,不愿意说出来,我觉得说一遍都是加重悲伤。我不是个假好人,我更算不上真好人,但是我就不愿意传播 悲伤的东西。自己悲伤就行了,不要让别人也悲伤。
第一章 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
这是这本书第一个主干,可以说是家庭大叔的主要的根。我们都是被父母养大的,我们自己塑造人格,其中父母的影响虽然不绝对,但是绝对是我们模仿的范本。
故事讲到一个叫岳东的 花花公子,玩纵感情,源于他家庭中 父亲早年去世,母亲经常约会男友,并且出了车祸,一个人的生活让岳东谁也不信,找到初恋女友 一谈就是五年。
但是越到后来岳东越不相信 前女友,怀疑、痛恨,把对母亲的恨都发现在小静身上。导致两人分手,分手后的岳东就变了一个人,成天花花公子,这就是在暴露自己的移情时期,把对母亲的恨与爱都转嫁到别人身上的时候出了问题。
这个阶段在我们讲《亲密关系》那本书里讲到 这就是 幻灭阶段,开始暴露缺点,开始不能容忍,岳东给自己找了一个 和母亲 形象和性格完全不符合的女友。
书上说我们都是在找 自己父母的理想型作为伴侣。 这点我不确定,但是能够说清楚的就是 我妈比较胖,我确实想找一个比较瘦的。
人有两次诞生的过程,一次是分娩,一次是恋爱,一次是脱离子宫,一次是预示着与家庭分离。所以当我们恋爱了,结婚了,这时候我们自己就会暴露出很多原生家庭与自己的关系,这里有的是好的,也有的是坏的。
有时候 父母对事物的评价,也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评价。有时候我们的评价也可能来自父母的评价。当然,我们知道评价是 破坏感受的开始。
有时候 我们的感受比 评价更值得关注。小孩子看见不好的事物了。大人先要做的不是讲道理,而是问他的感受。
我小时候 听了老爸的太多道理,我老爸还会反问你怎么想的,我就会说是我猜的如何如何,父亲听完 也不做声,估计他还不理解我猜的和我想的是啥意思,有点蒙。
作为父母也是第一次 但当这个职业,没有人有经验,所以父母的爱 总是或多或少,就像一桶水,打满的水总会溢出。有时候水打的不够,就会缺乏沟通。
夫妻关系是平衡的,需要两个人去调试。不能把权利、职责、情绪带回家庭。也是要以感受为重。前两天听到一个词 叫 信号,当你观察和感知到 爱人发出了抱怨、情绪、等等信号,首先要做的就是安抚,赶紧反馈,赶紧询问感知。
而不是我们匆匆的敷衍,给出答案,善加评判,催促做事,都会对夫妻关系造成一定影响。教育子女就是提供 适合生长的环境,至于孩子长成什么样子,自己说了算。我们是父母的最爱,也不是父母的最爱,因为父母只能最爱的是双方。
最近父母来深圳,我们一起住,我发现,他们俩亲密了许多,原来是我不曾发现的。俩人时间很固定,上午买菜,下午逛街,晚上一起听歌,然后看电视
我天,我被洒满狗粮。
当我看到这样的父母关系,我对夫妻生活更尊敬了,所以 夫妻生活是家庭生活的第一序列,不是婆媳序列,不是愚孝系列,不是听老婆,不管老妈序列。
这个是老领导和现任领导的冲突。如果能花钱的事,一定别吝惜,但是千万别冷落任何一方,尤其是老婆。
这是现任领导,最后本章的金句就是 为自己而活的人,自然能获得幸福,这句太经典了,有着阿德勒式的 被讨厌的勇气那本书的赶脚。
第二章节——分离是生命的主题
这个其实是一个很悲凉的话题,我们终究要离开家,我们终究要离开熟悉的亲人,但是如果不分离,就没有成长,其实我今天自省我有个非常不好的模式,就是我尽管一个人在外打工,我还把自己家当成原来的家
什么意思,我总是不喜欢打扫屋子,我总是喜欢乱乱糟糟,在家里有母亲,现在我可能还希望有母亲做。我根本不想做,我只能拖到实在看不下去了在做
这也是 没有和家庭分离的意识。
世界其实是一面镜子,你看到的就是你并未分离的部分。所以 我们想看到什么,我们就会反馈我们做了什么,我们也能清楚,我们还没有分离什么,父母并不是孩子的答案,孩子的人生一定是更好的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