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学友的一句话来表达我上午的听课感受:“是自己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吗?才让我现在有幸遇见院长,走进导师班,选择了一路追随!”
上午“与自己对话”的案例场景,虽然是角色扮演,但我觉得只要是父母定会触景生情,因为模拟的场景太逼真了!在无休止的夫妻对抗和亲子问题中,丈夫在院长的提示下,慢慢将问题关注点由他人转向了自己。
从这个家庭里,我依稀看到了自己和女儿对抗的影子!现在的我跟着院长,能量逐渐提升,最起码不再焦虑,就算焦虑也有贵人相助,所以内心稳定了许多。但是,我还是走不出“完全接纳孩子,和孩子完全变成一伙儿”这个卡点。院长对我们的需求总是如此得了如指掌,特意设计这个环节,以达到“你依然可以把现场能量满满的状态带回家,不再陷入情绪中无能为力”的目的。感恩大爱的院长!跟随您院长不断修炼升级自己,我无比感激和珍惜!
接下来,我尝试一下与内在的自己对话:
“你认为孩子走到现在这个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1、家庭氛围。在丈夫的原生家庭和我的新生家庭交织在一起的指责抱怨的家庭氛围里,大人没有稳定的情绪(学习前,好像隔三差五就会有一场情绪发泄战),也不会用爱的语言沟通。我和老公打心眼里对婆婆的啰嗦不耐烦,能远离就远离,对她的付出视而不见,没有心疼婆婆的想法,好像我的关注点全在怎样不让她啰嗦我上面。
2、无“家庭教育”意识。我和老公的育儿观念基本一致,但学习之前,我们对“家庭教育、有效的亲子陪伴”是失职的!学校工作繁杂,三天两头的加班,再加上不愁孩子到家吃饭问题,大人做家务聊天等,无意中,我们活成了忽略型父母,为孩子输送的情感养料是不足的。
3、错位的角色。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偏高,容易把老师的角色带回家,站在爸爸妈妈的角色位置上次数太少。没有好的爸爸妈妈,何来好的孩子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