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垚烨
前几天在桐乡调研,上午是经信局各个科室的一个内部座谈,下午是13家企业的座谈会。
13家企业涉及到很多的行业,有前沿材料,高端装备,数字经济,时尚产业,航空航天和生命健康等。
能够请过来座谈的企业,通常是这个行业的龙头企业,他们是未来引领行业发展的关键,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今天的座谈会有两家企业让我印象深刻。
一家叫合众新能源,他们是做新能源汽车的,社会上流行称他们为造车新势力。
这家企业成立大概六年时间,去年才开始推出第一台电动汽车,一年销售不到1万辆,按照这样的销量,公司无疑是处于持续亏损状态。
市场对新能源汽车还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合众这样的新能源汽车,本身的品牌知名度并不高。
若不是来桐乡调研过几次,我还真不知道有哪吒汽车这么一款电动车品牌。
在汽车消费方面,消费者对安全性能和品牌的关注很高,一个新的汽车厂起步的确很困难。
汽车本身就是一个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产业,造车就是一个烧钱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持续烧钱的过程。你要在五年,十年,甚至20年内持续投入,但不一定会有效果。
这就是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啊!是什么东西支撑这家企业以及企业的负责人,在没有任何盈利的情况下持续做投入,持续去创新?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企业家精神吧。他们敢于冒风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相信未来可以成功。
而且,他们都是一群长期主义的践行者。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他们能够做到延时满足。今天把钱拿出来投入,投入研发,投入人才引进,投入内部创新管理。
相信多年之后,他们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还有一家做生物医药的企业,他说,他们有一款药需要十年的研发,这就是一个更长的周期了。
创新药的研发,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产品的研发周期,测试周期极其之长,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巨大,而且到最后还不一定能成功。
这是我们对创新药研发的一种概念。但仍然有企业坚持在做这件事情,他们愿意花费这么长的时间,愿意花费巨大的资金,去博取一个可能的结果。
这样的企业也是值得尊敬的。哪怕他们最终不成功,这种精神就是推动中国走向创新国家的核心力量。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样的决心和勇气,不仅在做企业方面,我们每一个人在做人做事方面都是值得学习的。
现在整个社会充斥着一种快餐文化,读书要快,工作要快,创业要快,挣钱要快,唯快不破。
但有一些东西,是需要慢下来,静下来,需要长期,长时间的积累。比如陪伴,比如学习和成长。
没有人能够一夜之间就长大。如果有,那也是量变引起的质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