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风头正劲 未来空间何在?

作者: 史蒂分孙 | 来源:发表于2016-10-02 19:57 被阅读672次
    导读:共享自行车最近在出行领域超级火爆,最近国内的摩拜单车登引发关注,小伙伴们都乐于尝试这种环保省钱的出行方式。此外,还有ofo共享单车与摩拜单车都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融资。共享单车看起来是一个好项目,那么未来究竟会发展成什么样?

    一、概要

    1、共享单车解决什么问题

    定位:通过移动互联实现自行车共享

    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最后一公里的出行

    使用方式:你仅需使用车身的二维码扫描,完成注册、找到单车、扫码支付、解开车锁,车轮就转动了起来。

    2、与既有的公共租赁自行车有何区别

    其实共享自行车并不是新鲜事。但现有的公共租赁自行车大多得办一张卡,在固定地点取还车,车子的颜值也很一般。但最近兴起的这种共享单车不仅颜值高,打开手机app,就可以在地图上查找、预约附近的车辆,随取随停。

    3、未来空间

    经纬中国合伙人肖敏认为:“城市末端交通如果全部交给汽车来完成,那么城市将变得极度拥挤,”肖敏说道,就拿北京来说,常住人口快达到2500万,这些从干线交通上落客的几千万出行人次,将组成支撑起自行车共享市场的潜在庞大客群。

    来自金沙江创投(曾投资过映客、滴滴出行、饿了么、去哪儿等风口项目)的罗斌认为,“手机有GPS(追踪车辆位置)、移动支付、智能手机普及”这三点,使得自行车共享爆发的外部因素已经齐备。同时罗斌认为,滴滴打车注册用户已到达3个亿,后期不会再有前期那样残暴的增长,因为天然有一些人不打车。而自行车共享解决的是最后一公里出行不方便的问题,“100个人中有85人看到的话就会用”,这将成为一个新的入口。

    4、潜在风险

    l使用不当等问题:摩拜单车CEO王晓峰曾透露,“其单车在上海的损毁率超过了10%”。在上海投放的4个月中,不文明的使用现象也屡见不鲜:很多摩拜单车的二维码遭到损坏,车身被贴了小广告;也有用户为独占资源而再给车加锁,有些人甚至直接将单车搬进了办公室。更有甚者还把自行车“骑”上树、扔下河。

    l用户黏性的不确定: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提到,冬天的上海气温较于北京更舒适,这是摩拜单车最先选择在上海投放测试的原因之一。但如今摩拜单车已经挺进“帝都”,凛冬将至,多少用户会坚持用骑行的方式解决“最后一公里”,而车辆的保养和保护又该如何进行,这也是摩拜单车售后人员更应关注的。

    二、ofo共享单车与摩拜单车的红黄之争

    1、ofo共享单车

    成立于2014年,一家自北大起家的公司叫做ofo,专注于大学校园市场的ofo单车共享平台瞄准了闲置单车资源的价值。校园内废弃的自行车与学生自愿捐赠的单车经过改装机械锁、号码牌、涂装颜色后,可在校园之间广泛使用。

    ofo的创始人清一色为北大车协的同学,在戴威的带领下,他们创业最先尝试的是自行车骑行团的方向,这个方向不用多说,自然半道崩殂。之后在15年6月份,他们转型为校园共享单车,目前ofo已经拓展到20座城市、注册用户超80万、日最高订单20万单。可以说,他们确实找到了自己的产品市场契合点。用户在使用时,通过移动App输入车牌号即可获得密码解锁单车,并可以将车骑去校内任意的地方,随时停放。另外,高校师生也可以共享出自己的单车给ofo经营,从而获得所有ofo共享单车的免费使用权,以1换N。

    日前,“ofo”已经获得了经纬中国领投、金沙江、唯猎资本跟投的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此前,ofo还曾于去年完成了唯猎资本和东方弘道的900万元Pre-A轮融资,并于2016年2月完成了由金沙江创投领投、东方弘道跟投的A轮融资,两个月后,ofo又获真格基金、天使投资人王刚等联合注资的A+轮融资,两轮融资总计2500万人民币。

    2、mobike

    相比之下,智能开锁、无固定桩、向全社会开放的自由骑行成为了摩拜单车的创新。在北大的校园里,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共享单车,一种是摩拜单车,它的车身是银色的,但是车轮上有醒目的橙红色,这叫小红车。另一种是小黄车——ofo,它的整个车体是鲜亮的黄色。目测学校里这两种颜色的车的数量差不多,用户数也差不多,大概每五个骑车人里就能看到有一个是骑这种共享单车。这两种车有很大的不同,小红车——摩拜单车对全社会开放,也不限制骑行区域,它会收比较高额的押金——299元;而小黄车——ofo必须是学生注册,而且限制单号必须在校内骑,不需要押金,双号可以骑出校外,有12个小时的时间限额,12个小时之后要骑回校内,收99元的押金。

    这两种车骑起来有一些不同。摩拜单车更重一些,设计上有一种后现代的感觉,更酷一些;而ofo虽然很鲜亮,但是相对来说,设计上更加传统一些。两辆车又有共同点——都没有安装车笼,用户的包没有地方放;也都不能调节座椅的高低,个子特别高或者特别矮的朋友们,骑起来可能会有点儿费劲儿。“我们自己设计和制造了自行车、智能锁,取消了链条,自行车容易出现没气的情况,我们用了实心胎,几年之内都不会爆胎。”摩拜单车CEO王晓峰曾经是优步上海负责人,汽车换单车,干的还是共享经济。他最强调摩拜单车的易用性和耐用性。目前,摩拜看起来顺风顺水,已经在北京、上海分别投放了一万两千辆和近五千辆单车,诞生地上海已有数十万用户,融资到了B轮。但也有苦恼,比如,用户把车停进小区、甚至拿回家怎么办?故意破坏车辆怎么办?摩拜方面表示,他们除了在运营层面提醒用户,传播层面教育用户外,还启用了用户信用分制度。这样一门生意现在显然很难盈利。王晓峰表示,他们未来会探索盈利模式,他们也在与官方沟通,希望得到认可和支持。

    规模扩张快、灵活性大、资本效率高、进入门槛低是共享经济模式的特点,而用自行设计生产取代外购或回收的模式,虽然增加了摩拜单车的灵活性与自主性,提高了竞争门槛,但也造成了资产过重、拖累赢利的问题。

    商业模式方面,目前mobike费用为半小时1元,可通过微信或支付宝支付。我们不妨帮mobike简单算一笔账,mobike的研发负责人Jerry Yang说过,mobike的目标是四年免维修,那么基本可以理解为depreciation折旧时间是四年。如果一辆车一天之中被使用的有效时间是1小时,那么就是一天能够带来2元的收入,假设一年有300天有效使用天数,就是600元收入,四年就是2400元,也就是说,如果一辆车的固定投放成本在2400元以下(实际投入肯定远小于2400,而实际使用时长相信也会高于1小时),不考虑其他支出的前提下,这就是一个赚钱的好生意了。

    有消息称,mobike最新一轮的估值已经达到数亿美金。

    上图是mobike的CEO王晓峰在8月22日发布在微博的一张合影,摄于北京大学门前。

    王晓峰在8月18日到8月22日之间,短短几天就在微博上发布了三条关于mobike进入北大的信息,其中甚至还有一条是“请北京大学王仰麟副校长试骑摩拜单车”。看来在ofo还没有走出校园之时,mobike就已经决心要主动挑起战争,进入ofo的大本营了。

    3、ofo是否会成为下一个“现象级”的公司

    36氪曾对ofo的深入采访、实地体验、商业模式和财务模型测算、市场研究,分析认为ofo很可能成为下一个“现象级”的公司。原因如下:

    1)切入角度

    ofo选择从校内市场开始切入是一个更加符合逻辑的切入角度。因为对在校生而言,使用自行车进行通勤是刚需,从宿舍到教学楼、教学楼到食堂、到图书馆场景等,一般学生会通过买新自行车、或者买二手自行车来解决。不过学生自购新车一般会面临着易丢车、修车麻烦的问题。而借助ofo的共享自行车,学生的经济压力更小。另外,校园场景与城市场景比起来,在封闭的校园场景中,共享自行车的使用率更高,可以利用潮汐效应。所谓潮汐效应,即学生在校园食堂、图书馆、宿舍、教学楼等地间的迁徙是大规模并发的。而这会直接提高ofo的复用率。ofo CEO戴威表示ofo共享车的每天每车的单量在10次。但是,如果有人通过更难的方式,从社会场景切入并且最终走通,那么这个切入角度最终可能反而是掣肘。如果当初饿了么刚诞生的时候,就有美团和百度这样的竞争对手,那么我想哪怕是从校园切入,他也不可能存活下来。而mobike的团队则明显比ofo经验更丰富些。

    2)财务模型

    ofo可以更快取得盈亏平衡,这和ofo选择车辆、运营模式的策略有关。ofo选择的单车成本约在200元左右,同时ofo采用了成本低廉的机械锁,这种锁不用换电池、也不会出现高温低温无法解锁的情况,再加上折旧、维修、后续运营等成本,ofo的单车成本约在270元。收入方面,ofo的每天每车单量在10次,客单价为0.5元,即每天每车收入为5元。算下来,ofo的每辆车两个月左右即可收回成本。相比大部分线下餐饮业、酒店业,两个多月回收成本已经是不小的优势。

    3)未来市场

    起家于校园、后又成功走出校园的项目有先例。ofo之前的校园项目有饿了么、分期乐,饿了么在校园总结运营经验后,成功进入白领市场;分期乐最初主打校园互联网金融,在出校园的进程中也很顺利,因为随着学生毕业后出校园,依然会持续使用分期乐。上述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先找到一个好的商业模型,在校园这类封闭的场景中先摸索经验,待找到一个可复制的运营体系后,再进入更广阔的市场。ofo也是如此,ofo目前在校园开展业务,同时ofo也在校外相对封闭的城市环境中进行测试,等未来找到好的模型、并确定一个合理的运营效率后,ofo将会对接进入校外市场。但是,饿了么是有一定的时机机遇的,未必可复制,其次,分期乐是否敢说自己已经成功走出校园市场我是非常怀疑的。我们看到的更多地例子都是创业公司难以走出封闭的校园市场,比如人人。

    4)资方背景

    经纬、金沙江、王刚等等名字放到一起,不难使人浮想联翩,这些在滴滴快的战役当中、乃至日后的滴滴优步战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投资人,或许正在谋划下一个重要的流量入口,而他们背后的资源、经验、战略思考的能力,也恰恰有机会给后来者以指导。但是,经纬也曾经在e代驾身上下了重注,但最终滴滴也未手下留情。投资人有光环,却也不一定是无敌的。

    三、红黄之争,滴滴在后

    听起来,ofo和mobike似乎会演绎一场新时代的滴滴和快的的故事,一切在想象中都很好。据业内投资人表示,这两家公司现在火到融资根本无需BP(商业计划书),都是投资人抢着上门拜访。但和当时滴滴快的竞争时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世界上已经有一个滴滴了,并且滴滴的目标就是做出行平台,所以在我看来,滴滴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当初,在嘟嘟巴士、小猪巴士等公司刚出来的时候,时候共享巴士市场还在非常初期,而且商业模式也还远没有被验证。但是滴滴的反应速度超过所有人的预料,其很快就通过合并考拉巴士的方式进入市场,推出滴滴巴士业务,这直接拦住了资本方投资相关企业的野心,也最终让剩下的共享巴士领域的创业者们举步维艰。

    而作为共享单车类型的公司,我们能够想见的核心壁垒在于:

    1)涉及车辆的软硬件研发

    2)资本投入带来的单车布局和规模效应

    3)市场宣传带来的网络效应和入口效应

    对于滴滴来说,第一条和第二条都是通过资本可以直接实现的,第三条则是滴滴目前作为出行入口最大的优势,无人能及。ofo和mobike都已经发展到了B轮,相信以滴滴的反应速度来说,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推出自己的类似业务,毕竟这类巨头最怕的就是从莫名其妙的地方冒出来的公司,最怕被釜底抽薪。而到时,ofo和mobike的形势会如何,实在是很难预料。蚂蚁金服为了布局移动支付和O2O,丧心病狂到连KFC都不放过,那么同样具备移动支付和O2O属性的共享单车类型项目自然也是战略要地,更别说这个人群的频次可能比滴滴更高,重合度却不一定高。

    所以,现在最应该果断站到ofo或mobike身后的公司是百度或京东,这两家公司都在深度布局O2O业务,并且也都因为支付环节的缺失而在金融领域转型中吃亏,而反过来对于ofo或mobike来说,如果没有很好的抵御滴滴这个潜在进入者的方式,那么提前想好自己要站边哪个巨头可能是个更好的选择。更何况,达达的人也许未来送外卖还可以用共享电动车,而百度还可以用上自己号称研发了很久的无人自行车呢?(好吧,这句是玩笑。)

    本文由“天津产品经理需求分析”群@史蒂芬孙整理自36kr、虎嗅等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本文链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共享单车风头正劲 未来空间何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md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