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 棋王,树王,孩子王

读书笔记: 棋王,树王,孩子王

作者: 江南皮革厂幻术大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7-14 19:30 被阅读0次

阿城在书中的小传部分写到:

我写些字,投到能铅印出来的地方,换一些钱来补贴家用。但这与一个出外打零工的木匠一样,也是手艺人。因此,我与大家一样,没有什么不同。

这是1984年的时候,他投在《作家》杂志里的。我自然是没有看过这个杂志,他这段话在30多年后有点触动我,是因为这种有点刻意的平淡,用现在话说:“有些装了”。

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开始阅读阿城自己认为是仓促交稿的《棋王》,他说他写的仓促,我也囫囵吞枣的开始读。就像夏天回到家,接的第一杯凉水,咕咚咕咚的想要大致看下这家伙在讲什么故事。

小说是有节奏感的,事实上所有的文字都应该有节奏感。从大的结构,到小的章节,再到每一句话如何断句和写下句点。这些东西就像口音,吐字,也像步态,指纹;是一个作者的标示。这些标示让我在阅读开始的5分钟之内,发现杯中之物尝起来应该不是白开水,而是凉了的普洱;这样喝下去,伤身体,也挺作践好茶的。遂坐直,慢慢读了起来。

王一生的形象在他一句

“非要听‘将’,有瘾?”

之后变得活灵活现起来。我也渐渐进入状态,对作者琐碎而细致的对人物动作细节的描写把玩起来。尤其是他描写那时候的人做菜,吃饭;没饿过的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和新奇;饿过的人知道,还真他妈是那样的。这些细节让故事变得丰满起来,我的视野也清晰起来,脑中关于儿时看到的那些搪瓷杯,铝饭盒,绿皮车的记忆也鲜活了起来。不知道95后的孩子们还能不能对这些意象起什么反应。

其他类似的描写,不再赘述。品读一下,就可以感觉他在人物细节上观察入微,初读觉得繁琐,但读久了之后发现,这些描写都是血肉,丰满了整一个画面。当然,在后来的写作中,会在这些东西前面加上品牌,更加激起消费主义下读者的切身感受。从这个细节也可以看出,主义确实变了。

棋王,树王,孩子王讲的是不同的故事,但其实也是一个故事;有才华的人,有坚持的人,在他们的才华和坚持不被主流社会认同的时候,如何和解或者抗争的故事。这些故事平平叙述出来,主人公,地方上的实际操作一把手,还有上头的意思,这三方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冲突。可以想见,这种冲突是普世的,甚至可以说是那个时期的主要矛盾。我想,理解了这点,就可以理解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描写这些故事的。

因为作者自己,是个手艺人,写点字换钱,和棋王,树王,孩子王们,也没有什么不同。

相关文章

  • 《棋王》《树王》《孩子王》

    阿城文集之一,《棋王》《树王》《孩子王》,三个短片小说,三个不同的故事,写得正是棋王王一生,树王肖疙瘩以及"...

  • 沉痛的伤痕一一读阿城的《树王》有感

    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家阿城以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一举成名。如果说《树王》是文化伤痕,《孩子王》教育伤痕...

  • 22年书单15《棋王》

    15.《棋王》| [中] 阿城 推荐星级:★★★★★ 这本书包含三个故事,分别是《棋王》、《树王》、《孩子王》。其...

  • 读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有感

    最近,有人推荐阿城是文学界的扫地僧,成名作就是棋王、树王、孩子王三部作品。 我看完了棋王和树王,感觉那个时代又回来...

  • 2019-01-12

    今天听了崔老师的一些演讲。可以读读《棋王树王孩子王》这本书。

  • 小说评介|读解小说《棋王》里的真人生

    文/王栩 (作品:《棋王》,阿城 著,收录于《棋王·树王·孩子王》,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年3月) 阿城在小...

  • 棋王 树王 孩子王

    关于作者阿城,谈一部作品就要了解他的相关背景。阿城中学还未结束,文革便开始了。高一,他学业中断。1968年,阿城下...

  • 棋王,树王,孩子王。

    你成了道德标兵,意味着有人要因你的做法而背负道德负担了。 说什么其实不要紧。而是为什么要这样说。 精神依托承载生的欲望。

  • 《棋王 树王 孩子王》

    之前看过一句话,大概的意思是:没有大量的阅读,你很难分辨出文笔好坏究竟差在哪里;没有亲自练笔写文,你也不晓得好的文...

  • 《棋王》《树王》《孩子王》

    《棋王》《树王》《孩子王》,写了那个特殊时期阿城的失望和希望,他用一个作家的良心来挖掘那个时代未能被泯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 棋王,树王,孩子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my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