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播剧《她们的名字》中,任多美的婆婆可谓出场就让人感受到什么叫绵里藏针。
婆婆知道儿子家密码却不进门,看起来尊重儿媳,实际上是想让儿媳赶紧回来招呼自己;
表面上夸儿媳收拾得干净,实际上是检查卫生做得好不好;扫地不让用吸尘器,要用拖把;洗碗不让用洗碗机,要用丝瓜瓤;碳酸饮料不让喝,辣的不让吃。这位婆婆可谓方方面面都把儿媳控制得死死的。
在婆婆眼里,儿媳是怎么样也配不上自己儿子的。既然儿子执意要娶,那一切都要按自己要求的来。正如《原生家庭·婚恋版》中所说:
“有毒的控制型伴侣父母并不太在意对孩子而言最好的是什么,更关注自己觉得好不好。”
本书作者苏珊·福沃德是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同时也是畅销书作者和演讲家,她的畅销书《原生家庭》已被我们熟悉。这本《原生家庭·婚恋版》一针见血地直击婆媳和翁婿相处这一话题,让我们科学理性地处理好这一重要关系。
一、控制型婆婆或岳父的撒手锏有哪些
在另一部热播剧《加油,妈妈》中何晓涵的婆婆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控制型婆婆或岳父有哪些惯用的撒手锏。
婆婆给何晓涵买来小学奥数课本,怕她学历低,教不好孩子。就连女儿优优在婆婆的影响下,都认为何晓涵没用,甚至不让她陪自己上课。
这就是第一类撒手锏,贬低打压。他们会用言行来不断给我们洗脑,虽然已婚也事业有成,但还没能力做出明智的决定。他们会对嘲笑我们的能力,对我们不同的观念表示愤怒和威胁,一般我们就会选择息事宁人。
当何晓涵提出不和婆婆住在一起时,婆婆就指责自己的儿子忘恩负义,不尊重自己,自己一个人在家里住不下去。
这就是第二类撒手锏,道德绑架。他们会让我们觉得愧疚,甚至感觉背叛了父母。迫于良心的谴责,我们做出让步,选择维持现状,宁可让另一半难过,也不能让父母失望。
当何晓涵带着女儿住进另一套房子时,小姑子从中劝她差不多得了,毕竟住的房子也不是他们自己买的。这就意味着,婆婆会因为他们不顺从自己,随时可能收回房产。
这就是第三类撒手锏,经济控制。对控制狂而言,金钱和认可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如果我们顺从,他们可能承诺给予巨大的金钱奖励;如果不顺从,他们就会收回承诺的奖励,甚至进行经济惩罚。
控制型婆婆或岳父实施控制的首要目标是自己的子女。他们永远在提醒自己的子女“你很自私,你会失败,你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靠自己来成事”,言外之意就是“就让我来掌控你的生活”。
二、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我这么努力,他们却不喜欢我?”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他们为什么就不放过我们?”
这些问题可能我们问过自己和伴侣无数遍,但往往我们很难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在《原生家庭·婚恋版》这本书中,作者通过研究案例,发现了一些行为规律,也许能为我们解开一些疑惑。
原因1.固执己见
丽丽的婆婆有个信条:家人是最重要的,一家人必须一直在一起。每当丽丽想去参加朋友聚会,就一定会被婆婆扣上“自私,不顾家”的帽子。
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伴侣父母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顺从自己的才是好人,与众不同就是错。他们最常说的就是“应该”“必须”等字眼。
原因2.以自我为中心
老公的弟弟要结婚,静静很开心,想着怎么帮准弟媳准备婚礼。但婆婆却让弟弟一家不要邀请静静,因为怕静静太胖了,毁了婚礼照片。
这样的伴侣父母只关注自己的想法、需求和感受,完全无法为他人着想。哪怕我们什么都没做,他们也会无端责怪我们故意让他们生气、失望、尴尬或者惹麻烦。
原因3.借攻击解决自己的心魔
静静在翻看老公家老照片时,发现婆婆年轻时,在照片中就是个闷闷不乐的胖女孩。
婆婆年轻时也被自己的父母冷漠对待过,而静静的体型勾起了婆婆的痛苦回忆和糟糕感受。婆婆针对静静,实际是在与自己的心魔斗争,并且无意识地用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儿媳。
原因4.认为爱被夺走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唯一以分离为目标的爱。合格的父母会为孩子自信离家,闯出自己的天地而骄傲。但对大多有毒父母而言,子女成家会让他们感到被抛弃、嫉妒、失落。
他们认为,子女的另一半夺走了原本属于他们的爱,因此他们总要测试子女的孝心。
现在我们更清楚伴侣父母为什么非要找我们的麻烦了,接下来就要尝试解决问题了。
三、缓解矛盾的三个有效沟通技巧
相信很多朋友在把自己积压许久的话吐露出来的时候,往往容易大喊大叫、号啕大哭或者结结巴巴。如何能不带挑衅的沟通表达自己呢?书中介绍了三个有效沟通技巧。
1.设定界线
设定界线,指的是明确我们在情感和心理方面不可侵犯的底线。
比如,何晓涵和老公说,希望老公在婆婆面前可以站出来和自己共同面对;和婆婆说,希望婆婆不要在女儿面前总说男孩好,带女儿做什么要事先商量。
当然,我们还要预想下伴侣父母听到这些规则后的反应,事先模拟场景,多多练习。
2.明确立场
清楚、不带歧义地表明立场能赋予我们更多力量。明确立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简单和具体。
说起来挺简单,但我们常常进行长篇大论的解释,提出模糊不清的要求。
比如,“我希望你妈能少念叨和嘲笑我。”“我需要有自己的空间。”
听到这些话,没人知道你具体想要什么。我们可以说:
“我愿意为我造成的问题承担责任,但我不愿意听到你们说所有问题都是我的错。”
“我不愿意让你的父母过多干涉我们的育儿方式。”
明确哪些方面的问题是我们再也不能容忍的,并清楚扼要地表达出来。
3.非防御性沟通
让我们回想一下最近一次和伴侣父母闹得不愉快的经历。
说到某个点上,一些话刺伤了我们,我们马上反击、争论或者一个人生闷气。
我们感到怒火中烧、心跳加速,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我们花很多时间为自己辩护,然而没有任何好处,还让人筋疲力尽。
事实上,当我们保持冷静,不被牵着鼻子回应,也不试着为自己解释或辩驳的时候,就能变得更有力量。
试试以下这些回应:
“你有权发表你的观点。”
“等你冷静下来,我很乐意和你谈谈这件事。”
“我很抱歉你不同意这点。”
这种回应能帮我们在面对攻击时能更好地坚守阵地,发挥出乎意料的效果。
我们总会认为自己是对的,然而,这不过是一种自以为是的满足感。
作者认为,别人只能给你他们能给的,而他们的本性是无法轻易改变的。
人无完人,我们的过去造就了现在的自己。我们往往在不知不觉间就活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
接受现实,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就算没有亲如一家的运气,至少要有不受委屈的底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