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责任与存在的内疚”:
内疚感,是责任的阴影。
内疚指的是一种做错事的感觉,这是一种具有渗透力的、让人很不舒服的状态。这种状态被形容为伴有焦虑的负面自我评价。内疚感和自卑感其实很难区分。
一种是真正的内疚,乃至于对他人真正的侵犯。二是神经症内疚,来自于想象中对他人的侵犯,对过去或现代的某种禁忌的违反,对父母或者对社会习俗的违背。常常会对微不足道的侵犯以夸张的方式做出强烈的反应。三是存在的内疚,是一种令人不安的主观状态,或是一个需要被通知和排除的症状。
一个人感到内疚,并不仅仅是因为对别人有过错或者是违反了某种道德或社会规范,它也包括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感到内疚。
感到内疚同时也有负责的意思。所以人的负疚感的强烈程度,等同于人对于自身、对于自身世界的责任感。当人们听到“良心的呼唤”时,也就是让人直接面对自己真实存在的呼唤,人们总是会感到内疚,感到内疚的原因是人们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真实的可能性。
存有不仅仅是赋予人的,同时它对人也有要求。人需要为自己的存在负责,也就是说,他必须要回答“使自己成为什么”这个问题。
使自己成为自己应该成为的样子,充分实现自己的命运。――蒂利希
自我反思(对内疚的觉知)带来绝望,然而不知道自己已然绝望则代表了一种更深形式的绝望。
当我们限制自己不去经历很激烈很敏锐的生活,也不实现自己的潜能时,我们为自己未被运用、没有活过的生命感到内疚。――奥托·兰克
亚里士多德所谓的“圆满实现”指的就是充分实现潜能。第四大原罪是懒惰,被许多思想家诠释为“一种无法把人知道自己能做的在真实生活中实现的罪”。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能力和潜力,而且个体对自己能力和潜力很早就会有认识。无法充分尽己所能去生活的人,会体验到一种“存在的内疚”的深刻的、强烈的感受。
走向自我实现的奋斗。――卡伦·霍妮
霍妮认为,心理病理起源于不良的环境阻碍儿童向实现自我潜能的方向成长。人是能够意识到有一个“可能自我”的存在,并且在无意识的层面上不断将可能的自我和实际的自我(即实际生活中自我的样子)相比较。可能自我和实际自我之间的差别,会导致强烈的自我轻视,而这种自我轻视会贯穿人的一生。
马斯洛可能是第一个使用了“自我实现”这个名称的人。他相信人自然会试图实现自我,除非环境对发展太过不利,使人力图去启动匮乏动机以获得安全感,而不是启动成长动机去努力成长。
如果人的本质核心被否认或压抑,人就会“生病”。“病”有些时候以明显的方式得到表现,有些时候其表现方式则十分隐晦……人的本质核心十分细腻微妙,它很容易为习惯和社会文化压力战胜……即使他受到否认,也不会消失,而是会一直潜藏,不断要求得到实现……每一次我们与自己本质核心的疏远,每一项违反我们本性的“罪行”,都会在无意识中有所记录,让我们自己鄙视自己。
人如何能发现自己的潜力呢?许多心理学家的一致回答是:“通过内疚!通过焦虑!通过良心的呼唤!”他们一致同意存在的内疚具有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可以引导个体回归自我。所以多多反问自己吧!
毕竟,在存在的核心之处,人是认识自己的。“在我内心有一个比我的自我更真实的自我。――奥古斯丁”
例如《审判》中的约瑟夫,有着存在的内疚,违背了自己的命运。
受害人是潜在的可能的自我。要得到救赎,就必须把自己投入“真正的”人生使命中,正如祁克果说的,“愿意成为自己”。
2023年7月18日
星期二
烈日当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