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独行且正确的意义在于,我们是基于逻辑推演得出来的结论是正确的,虽然认同我们的人很少。
也恰恰是因为认同我们的人很少,才具有了更大的价值。
当然这价值是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实践和时间来验证和获得的,虽然并不一定能够获得。
这里正确的前提是在激活了元认知能力之后,通过戒除了抱怨之后,多角度思考和验证才得出的结论。
自以为是则往往就是基于自己过往的认知积累得出的结论,或许他也征求过别人的意见,获得过很多人的认同和支持。
但是最重要的是他征求的那些人跟他的认知水平和视角是高度重合一致的,或者不客气的说,只是重复了几次而已。
完全没有经过缜密的逻辑推演,也没有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多视角的验证,任何参考和借鉴意义。
不客气的说,我曾经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自以为是”的人。一旦自己认定的事情,就会固执己见,根本就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自己还觉得自己是信念坚定,其实却是认知水平固化,根本就没有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
整个就是典型的表现型人格,没有一点进取精神,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多角度思考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特别是在孩子求学这件事情上,就是觉得认真读书就行了,集中精力把各科成绩弄好,比啥都强。
虽然孩子在初中一年级就表现出来短跑的特长,我却丝毫都没有往体育特长生这个角度考虑过。
假如那个时候我就意识到,让孩子早一点参加正规系统的体育锻炼,或许他的求学之路就会好走很多。
以至于后来认真研究了体育教育的升学之路之后,才跟孩子达成了共识,一起努力了三年才有了今天的这个结果。
在孩子教育这个问题上,我当时的选择就是随大流和自以为是,不敢选择“特立独行且正确”的道路,从而导致自己付出更大的代价。
我清楚地记得,孩子再跟我说他参加运动会比赛成绩的时候,我的内心里都没有当个事,因为我当时对于体育升学这个事情根本就没有任何了解,也从来没有想过要认真研究一下。
对于相关的政策、标准和流程都是一无所知,直到几年之后孩子正式的跟我提出来他要走这条道路,我才投入时间和精力认真研究了一下,发觉也不复杂,可操作性很强。
随后就开始梳理相关政策资源、人脉资源,并投入具体的实践过程。
可是假如我能够提前三四年做这些事情,连孩子中考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了,孩子可以高高兴兴的升入高中,兴高采烈的准备高考。
根本原因就是我的认知水平太低,还自以为是的听不进去孩子的想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