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今天如何做教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点评)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点评)

作者: 微澜细语 | 来源:发表于2018-11-20 10:55 被阅读261次

    昨晚和大学同学微信聊天。和我一样,儿子都还在初中学段的同学分享了一个案例:

    -60

    -20

    ——

      40

    这是娃提供的答案。据说,母子最后不欢而散。

    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后,教师更容易得到答案。平台会立即反映出A学生做错了这道题,这就是利用技术支持学生“预习”的结果。课后巩固,同样类型的题目,换成“-63-28”,学生可能做错的更多了。机器可以便捷地生成结果,但通过“暴露”思维的过程、评价归类其中的问题,促成学生的学习进步,却依赖于教师的“教学”!

    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后巩固,此时都需要关注“以学定教、优教导学”的目标与意义。而真正理解这八个字,需要理解“高结构、低结构”课堂教学的内涵。

    高结构,是由老师设定的,是记忆性知识点,是概念、原理(定律、定理)构成的,是学科体系、知识脉络等间接知识。

    就比如-63-28,老师界定“加法、负数”这些定律,得出答案-91。注重结果的老师会奖励得出“-91”这个答案的学生,也就轻轻放过了这个题目,师生愉快地过了40分钟。但考试一检测,学生正确率并不高。

    所以,此时需要关注“低结构教学”。

    低结构,是学生为中心的,互动的,呈现“思维过程”的,是允许犯错的,是“情境下”的指导。低结构是注重情感的、过程的、微观的和生成的。

    通过提问、探讨,会发现,对于“-63-28”,有学生会提供35这个答案,因为他没有看到“-63”,看到了“63-28”,35这个答案是对的。

    有学生提供了“-81”、“-811”、“91”这几个个答案。因为有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十位制进位,没有看到“-”这个负号…学生通过分享,展示的是各种思维过程。看起来是低效的、耗时的,但这是学生的“直接经验”,是包容的、尊重的,充满正义感的。

    教师的课堂角色,不仅仅是“知识”“技巧”的传授者,更是互动、交流的组织者、合作学习的领导者、学生思维发展的评价者。

    信息技术进入学校、课堂,会提供更多学生“学习”、“成长”痕迹,但“大数据”的价值、方向的判断,与技术无关,与教师有关。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自信心增强、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这是需要老师来设计“剧本”的。

    教师设计“剧本”讲一个好故事。

    “技术”支持教师讲好一个故事。

    教师能够差别对待学生,关注个体思维成长,眼中有“鲜活的生命”,才有可能把木匠、铁匠、医生、工程师…培养成“人”。

    技术和金钱一样,本身无善恶之分。皆看人如何用它。

    (20181120,记录一下点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点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yt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