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连载小说
【都市情感】只有两个人的朋友圈(211)

【都市情感】只有两个人的朋友圈(211)

作者: 云无心702 | 来源:发表于2019-03-04 09:16 被阅读2次

14:53她发朋友圈:

只要内心还有执著,就不能避免对人对己的伤害,所以嫌恶那些无明习气更重的人,就像是五十步笑百步。一个人不会因为贴上了道德或不道德的标签,就能解脱或不得解脱。解脱超越了这些。

慈悲心的训练让我们的气度逐渐开阔,平和之中带着喜乐。喜乐针对自己是感恩,针对他人是随喜。

一般人能做到珍惜美好的经历,而修行人却要在困境中依然感念自己的福报。由于珍惜和感激,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自然而然心怀恭敬。在这个浮躁散乱的年代里,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庄重而专注地做事,所以我们的生活中少了很多优雅的东西。喜乐帮助我们找回内心的庄重和优雅。

15:30他点赞。

15:45她转发文章《玩了这么长时间的微信,今天才得知点赞竟然还收费》,配文:真的假的?如果这样的话,你还是别点赞了[偷笑]积少成多不少钱呢,直接评论反而不花钱[呲牙]

16:05他回复:[呲牙]

16:25她回复:假的[偷笑]我倒希望是真的呢。

16:49她发朋友圈:

为别人的成功、健康、善举、快乐等等而高兴就是随喜。只有开始随喜这项训练时,人们才会看到自己的嫉妒心有多么强,多么容易被激发。

嫉妒表面上是对别人不满,实际上反映的是对自己不满。我们在哪些方面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就会在哪些方面表现出对别人的嫉妒。从这个角度说,嫉妒心像是探照灯,照见潜藏在内心深处的不满和执著。如果我们能训练自己逐渐放松这些不满和执著,就能慢慢减弱嫉妒心,尝试去随喜别人的功德。

17:48他点赞。

17:12她发朋友圈:

慈、悲、喜心都强调平等。大乘修行人不会为了显示公正而力求平等。只因为内心足够开放,对一切都能欣然接受,他的所见往往超越了人我、亲疏、好恶,所以他能自然地平等对待众生,包容一切,毫无偏见。是为舍无量心。

《普贤上师言教》中有一个生动的比喻:修舍无量心就像欢迎所有人参加一场宴会,没有人会被拒之门外。

17:48他点赞。

2015年6月11日

10:03她发朋友圈:

布施的精髓是舍弃贪执。把自己不要或不看重的东西送出去,不论东西本身贵重与否,都不算清净的布施。我们通过布施来破除自己的贪爱和执著,所以并不存在施惠于人这回事,也就没有必要居高临下、沾沾自喜,或为布施的结果牵肠挂肚。

布施是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给予。对已拥有的,随时能放弃;对未拥有的,不再贪求,内心满足,这便是最好的布施。

10:21他点赞。

11:13她发朋友圈:

戒律常被人误解为束缚。把自己五花大绑,困在条条框框之中动弹不得,这只是跟自己过意不去,佛教徒的持戒不会这样生硬无趣。

戒律指适当的行为,持戒是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其目的是不伤害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切众生。留意观察言行,我们会发现自己总是在错误的时间、地点做错误的事,像一只闯进瓷器店的大象,把周围弄得一团糟,自己也满身是伤。

佛陀慈悲地教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协调起来,不再因为笨拙而受苦。看见我们装模作样、自欺欺人而又总是弄巧成拙的情景,诸佛菩萨都会发笑。所以,持明无畏洲说:持戒就是所作所为别再让诸佛菩萨发笑了,不然在他们面前该多么难为情。

哈哈!感觉又是在说我嘛,我自己都感觉自己的所作所为很可笑,你整天都在笑我,那些佛菩萨啊,笑就笑吧,凡夫俗子怎么能跟他们比。

有时候觉得自己脑子还算聪明,但有时候觉得自己确实慢一拍,好像比其他人发育得晚,心智很不成熟。表面上看,我的人生轨迹再正常不过,但内心却混乱叛逆,就像一直被人推着走,心却没跟上来。学习佛法也许能让我正常一些?

他没有回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都市情感】只有两个人的朋友圈(21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zw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