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到有人说:我养的是一个女儿,将来女儿长大成人后又不需要买房、买车,工作后每月给我几千块养老钱,我什么都不干就可以高枕无忧。
还有的老人要么把钱早早拿出来帮助子女结婚买房,甚至养孙辈,底气十足:以后遇到什么事,我有退休工资呢!
更有一些人迷之自信,我养孩子小,他们将来养我的老,不养我试试!
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一部分老人把养老寄托在政府方面!
……
实际情况是个什么样子呢?
家境好VS家境差
徐梅和李伟是高中同学,徐梅高考考到省城的一家师范学院,李伟上了医学院。徐梅是家中的独生女儿,从小到大备受父母的宠爱,大学毕业后回到本地当了一名小学老师;而李伟的家庭就不随人愿,父亲早早过世,母亲靠种地和打零工费尽千辛万苦把李伟和姐姐养大成人,姐姐早早出去打工补贴家用,李伟上大学的时候,母亲积劳成疾身体出现故障,丧失了劳动能力,被姐姐接到家中照顾,李伟靠助学金和勤工俭学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回到本地当了一名医生。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徐梅和李伟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了解家庭情况后,当时就遭到了徐梅父母的反对,无奈徐梅坚持,父母做了妥协,答应帮他们买一套小房子,再买一辆代步车,让李伟出资装修。无奈李伟刚工作工资并不高,除了按月还助学贷款,还要出母亲的医疗费,所剩无几。
父母把现实问题摆在徐梅面前,李伟是个不错的小伙子,只是家庭负担太重,嫁给这样的家庭,以后的生活质量怎么样不言而喻!
经过再三思考,许梅放弃了这一段感情,虽然伤心,但长痛不如短痛——与其以后将婚姻过成一地鸡毛,还不如尽早了断呢!
万康职高毕业后,被父亲大连的战友安排在那边工作,当时万康的父亲就给儿子买了一辆代步车。高大帅气的小伙很快被单位上的一个叫冬梅的东北姑娘看上了,谈了一段时间后,见过双方父母,并得到了认可,谈婚论嫁很快提上了日程。
冬梅母亲要求在大连买一套婚房,万康父母爽快地答应了。万康父亲在机关单位工作,母亲是一名企业职工,早在几年前,以万康舅舅和姨姨的职工身份承包了草场,发展养殖业。万康父亲有牧区工作经验,很快物色了牧工放牧,几年下来颇有积蓄。
房子是万康父亲的战友帮助购买的,用他个人的别墅担保,三年还清房款。最后一年万康父亲出售了大部分牲畜,还清了房款。
冬梅母亲心疼女儿女婿,主动要求帮助带孙辈,万康父母每年给孙子两万红包——不出力就出钱帮助小家庭。
老人有资产VS没有资产
我远房姨妈在老家农村生活,养育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在身边生活,女儿也嫁在附近,二儿子和小儿子在省城发展得还不错。姨妈和姨夫在家种地再养点副业,收入相对还不错。
大儿子一直在建筑业做模板,家里早早建好了二层小楼,虽说比不上两个弟弟,但在农村也属于中上水平。不幸的是大儿子几年前患上了白血病,只能移植才能保命,无奈之下姨妈和二儿子、女儿、小儿子筹钱,加上大儿子家的积蓄,儿子给父亲配型成功做了骨髓移植,保住一条命,从此以后不能做重体力劳动。
过了两年,年事已高的姨夫突发脑梗,经抢救虽然保住了生命,从此半身不遂。两个儿子请假回来照顾一段时间,小家的生活还得维持。于是几家商量每家每月出1000元给父母当生活费,大儿子身体不好不用出钱,经常过来看望就好。
3000元钱既要生活又要治病,真正捉襟见肘,恢复的情况不容乐观!
罗老太是一名支边青年,和老伴生了4个儿子,老伴病逝的时候儿子们都已经成家立业,罗老太有自己的房子和退休金生活没有任何压力。
前几年罗老太的老房子拆迁,置换了两套楼房,一套自住,一套出租,房产都在自己名下。最近两年罗老太太不愿意独自住在家里,要求到养老院居住,把几个儿子叫到一起公布了自己的存款和自己的想法——在几个儿子的同意下28万存折由大儿子保管,退休工资交到养老院,儿子们抽空去看望老人。
住了几个月罗老太太嫌弃养老院饭菜不可口,要求回到自己家居住:四个儿子轮流照顾,时间安排儿子们自行解决,轮到哪个儿子,工资卡交给谁管理,参与轮流照顾的,将来罗老太百年后,房产和存款平分,不愿意照顾的可以退出。
从此以后,有的儿子轮班的时候住在老人家里,一日三餐妥妥帖帖,家在外地的儿子主动接到自己家照顾,罗老太太的幸福生活不是一般老太太能比拟的——不是儿子们有多孝顺,是罗老太的资产给的底气。
在此我想说;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还说钱不重要吗?钱不但能给人带来底气,还能带来尊严!
年轻人尽可能提升自己,增加在职场打拼的能力,让自己值钱,也可以挣更多的钱;
中年人事业稳中有升,职业生涯几乎达到了顶峰,手中有钱,可以善待父母,还可以支持子女;
老年人在身体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存养老金,攥住自己的养老房和存款,才能保证老年生活的底气和尊严。
![](https://img.haomeiwen.com/i24360287/aeaf4cd16b9ec2a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