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考老师的绝招,分分学生的命根。
这句话可能很多年龄轻一些的朋友并不了解,可这恰恰是我这个年代人上学时的写照。
那个时候的我们对于分数很在意,因为无论我们处在何地何处何时,大家都是再说分数高低对人的不同影响。分数高的人就可以成为人上人,而分数低的人则是人下人。
那时的我虽然对这个内容并不喜欢,但我也不得不为了迎合所有人和规则,去尽可能的满足和实现分数的面子问题。
可能就是因为童年的经历,所以当我的孩子进入学校的时候,我这个绝对型的偏执男,就开始了我的分数不是唯一标准的论调。
我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我的孩子影响至深,随着读书、学习和提升自己,我更清晰的看到了我对他的影响。就如同最近看书里面说的那样,父母是原件,孩子就是复印件。尤其还是父亲,父亲在教育中,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很大。
虽然我知道自己的想法并不符合当下的老师要求,但老师的要求就真的对吗?
曾经需要的规则,就不会因为时代发展,世界文明进化而改变吗?
如果分数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是亘古不变的理论,那么是不是汉谟拉比法典也应该在现在的社会中继续使用,条款都无需修改、调整呢?
单凭分数衡量人,并不是全面的,是片面的,很容易一叶障目。
我们常说360行行行出状元,难道每一行都是依靠语文、数学、英语等分数考评的吗?如果都是那样的话,要技工等级考试干什么?实际操作考评不就没有意义了吗?我们都做纸上谈兵的赵括算了,最多就是坑了赵国20万大军,亡国而已。
我也不是无知到极点的人,也不是偏激到无可救药。
分数是否有价值,这个答案是肯定的。我认同他有价值,因为存在就有存在的理由。但他不是唯一的,并不能以点盖面作为评价一个人的唯一标准,总之就是别太绝对了。
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更应该是花圃里心细的园丁,知道月季、玫瑰、荷花、牡丹……不同的花对环境需求不同,开花季节和娇艳时刻也并不相同,不要要求梅花在炎炎夏日绽放清香,也别让荷花在寒冬腊月冰面上绽放。
园丁之所是园丁,是因为他了解作物的不同需求和应对办法,他了解该如何培育和照料,他了解花期和果实各异。
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师者!可扪心自问,又有几人做到?
经历了很多,看到了很多,才恍然发现,我小时候,那些曾被我厌恶的传帮带,恰恰是师者最好的解释,可如今却如至宝,高至阁楼,只能仰望。
仓央嘉措说,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雪中悍刀行里,徐凤年说他要两全。
我不是活佛,没有那么深刻的理解和思想,我也不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可以呼风唤雨历经磨难永不落幕,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还坚信,还在找寻办法,就一定会有改变,坚持之后就一定会有办法。
将不可能变可能,才是我们人类发展至今的关键所在,虽然现在分数绝对论还被老师和部分家长奉为至宝,但我坚信随着科技时代进步,这些奉为至宝的人终会留下悔恨的泪。
当你老了,懂了的时候,你才知道,你坑了多少人,其实跟不上时代的人,不就是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