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双十一,不管是京东还是淘宝,都是颓势尽显,无论商家怎么吆喝,明显不如前几年受关注了。为什么,关于这种现象,罗辑思维合伙人吴声,在《场景革命》一书里讲,不同社群,尤其是重度垂直的社交型社群,将不断蚕食京东、阿里的平台流量。
也就是说社群的力量超出你的想像
那么什么是社群呢?它的准确定义是:——基于互联网工具形成的具有明显标识度的线上社区。
对于传统企业来讲,基于互联网形成的社群,其影响力和变现力都已经远远超出了原先认知的边界。比如,淘宝上的张大奕、赵大喜、Anna等人,16年双十一单日销售额就超过1个亿;罗辑思维【得到APP】,直接颠覆了传统出版行业和出版社,一个人一个栏目就能卖出三四千万的收入;【一条】、【咪蒙】公众号的粉丝数都超过了1000万,广告费堪比央视;【连岳】公众号每篇文章光靠打赏就能收来几十万。这些都可以看作是社群的力量。
如今,对于身处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来讲,企业不懂社群,将失去和用户联接的因素。那么,对于企业来讲,如何打造社群,把自己的用户从线上线下找出来,并且放到社群里互动呢?
社群打造的3个要点
第一点是:非主流的社群调性
一定要把自己的社群定义成一个有调性的社群。什么叫有调性呢?我们可以理解为有逼格的非主流。从价值观输出的角度来看,小即是多,小众即大众。
现在,非主流正在成为主流文化。如果大家都喜欢刘德华,就会有人刻意不喜欢他;如果满大街都是NIKE、或者ADDIDA,你会觉得这个牌子很low;如果周围的人都在听蓝调,你会觉得自己应该听点其他更小众的曲子。而有逼格,是相对于你的社群粉丝而言。
第二点是:垂直、个性化的社群服务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8月4日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大幅度的增长已经没有可能,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已经用尽,流量成本越来越高。以前那种动辄吸粉几千几万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想要获得粉丝关注,只有一个方法:深耕某一个行业,提供尽可能个性化也就是定制化的产品或者服务。通俗点讲,就是聚焦某一个行业或者某个领域的人群,然后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比如得到APP,定位那些终身学习者,根据后台数据测算个人学习偏好,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推荐。
对于社群打造的第三个关键点是:从线上到线下的社群互动
不管是什么样的商业运作社群,变现都是最终的目标。实现变现,则需要和用户建立强联接。建立强联接,就需要互动。从互动的成本来讲,线下要高于线上,但效果却要好得多。
对互联网基因的公司来讲,线下是短板,因为没有资源,所以不容易做好。但是,对于传统企业来讲,这恰恰是自己的优势。传统企业要做社群,线下资源如果不利用好,将是极大的损失。
我们来看一下目前国内几个知名的社群,都是线下线上互动的经典案例。
樊登读书会是国内最大的读书社群,有超过1300万的会员,平时除了线上读书,樊登本人也在全国跑个不停。再比如小米,除了通过遍布全国的小米之家开展各种线下活动聚人气,还有每年4月6日的盛大的米粉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