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在朋友圈转了一篇文章《他抱着儿子当销售,从贫民窟杀到华尔街一夜暴富,他的故事改编电影拿下北美票房冠军》。好奇的我在读完文章后在网上找到了这部2006年上演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并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相比这个中文译名,我觉得它的英文原名The Petsuit of Happyness更切合电影实情。总感觉这译名硬生生把一个主动的追求变成了一个被动的等待。
都说这是一部好莱坞励志片。可我更觉得这是一部宣传美国梦的片子。
当然,不管是片中还是宣传中都有励志的标语,
比如:
Life is notalways sunshine and rainbow, sometimes you need to applaud yourself.生活并不全是阳光的彩虹,有时候需要为自己鼓掌。
又比如:
The moment youchoose to keep on, the success is actually approaching you在你选坚持不放弃的那一刻,成功其实已经在向你走近。
再比如:
We can’t knowwhen happiness will come, but we can choose to use the hands to knock on thedoor of happiness. 我们无法得知幸福什么时候会来临但我们可以选择用自强的双手敲开幸福的门。
把暴富完全等同于幸福,电影的这个主旋律我不是很喜欢。个人觉得幸福是有很多种载体的。但当然,我很认同金钱在幸福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但在看到励志的同时,我见到的更多是心酸.
ChrisGardner的成功,在我看来,恰恰说明了现实中有更多的低层人民的奋斗是以失败告终的。正因为失败是常态,Chris Gardner的成功才显得那么弥足珍贵,那么的璀璨耀眼。
看完电影,让我感触最深的不是主人公Chris Gardner最终跃上枝头变凤凰的光辉,而是他在那么不堪的现实情形下,还不忘了给儿子描绘一个美好的世界。
经历了,多少次山穷水尽;多少次无家可归;多少次无处可藏身;为了能跟儿子有个落脚地,在教堂门口为了一个救济的床位与流浪汉失态地争吵。(其实彼时彼刻,他又何尝不是一个流浪汉呢?)多少个夜晚,拥着儿子睡在厕所里,满眼饱含羞愧痛苦的泪水;在警局关了一夜后顶着头一天满头沾到的油漆飞奔去面试的窘迫……
但就在这样艰辛的现实里,Chris Gardner依然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期望。他会因为幼儿园门上Happiness单词拼写错一个字母而担忧,也会因为幼小的儿子知道一部爱情电影而去找老师理论……
在自己尚处谷底的时候,他依然对儿子说:“Don’t let somebody tellyou, you can’t do some. Not even me. All right. You get a dream, you have toprotect it. People can’t do some themselves they want to tell you can’t do it.You want some, go to get it.(别让大家跟你说,你成不了大器,即使我也不行,好吗?你有梦想的话,你就得去捍卫它。那些自己没有成才的人才会说你不能成才。你想要什么的话就努力去得到。)
这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爱,平凡而生动。
禁想起电影《美丽人生》中的一个片段,那个在纳粹集中营里费尽心思给儿子编排幸福生活的父亲。是不是跟Chris Gardner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时期的两位父亲,在育儿这事上表现出的同样是浓得化不开的爱子之情呵。
是的,现实有很多丑恶的地方,但我们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之外,也别忘记了保护好他们的心灵---那是在保护孩子未来人生的无限可能。
孩子回报给父亲的是同样深情的爱。那怕跟着父亲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但他从来没有任何的怨言。像父亲守护他一样,默默地守护着他的父亲。甚至在看到父亲疲惫的神情时,小小年纪的儿子还会给父亲讲笑话。
在电影中,儿子不断地告诉父亲:I trust you, You are a good father.”(我相信你,你是一位好爸爸。)这对一位处于困境的父亲而言是多么大的慰藉啊。
而在我看过的另一部电影《我是萨姆》中,年过三十的智障父亲与年仅七岁的女儿相依为命。女儿认真地对嘲笑她父亲的同学说:“他不笨,他是我爸爸。”而面对不知所措的父亲,她肯定地说:“除了你,我不需要任何其他爸爸。”
如果说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深远的人,那么孩子又何尝不是成全父母,让父母成为更好的人的天使呢。
故事的原型ChrisGardner说,他妈妈给了他实现愿望的勇气。尽管妈妈自己曾经也有许多被现实打击而不得实现的梦想。可她却一直告诉他,只要努力,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Chris Gardner回忆说,有一天,当时正迷恋篮球的他正在电视机前看一场篮球决赛。他边看边兴奋地手舞足蹈,还一边大叫:“他们太棒了!绝对有很多球队愿意为他们支付一百万!”而这时候妈妈就跟他说,虽然你的出身比别人差,但如果努力,你也能像那些篮球运动员那样,赚到自己的一百万。
有什么比最亲近你最在乎的人告诉你"你可以的"更让人激励的呢?
于是,在最苦最累最无助的时候,Chris Gardner依然相信梦想,依然相信努力,因为最亲爱的妈妈告诉他,只要努力就有希望。
而他自己也在延续母亲的教育模式,不断告诉儿子,有梦就要去追。
想起隔壁村子的一个跟我母亲年龄相仿的女士,那时候,她是她那村庄里唯一一个极力支持孩子读书的女子。当时,绝大多数的村里的孩子都是到了小学三四年级就开始辍学外出打工的。很多人都笑她傻,但她说,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但我的儿女还有希望,就算我儿女都没出息,我孙辈也有可能有出息。这个众人眼里傻傻的女士最后成了最早移居城市的那拨人之一。
而我的父母同样是众人眼中傻得可以的那种人。记得初中毕业,亲戚都劝我考中专,一来省钱,二来可以趁年轻找个好婆家。可母亲坚持说,读高中,考大学,你应该去见识更广阔的天地。后来我想辍学从商,母亲用眼泪把我逼回学校。而让我至今无法忘怀的是她反复跟我说的那段话:你应该考大学,你应该去见识更好的世界,你值得拥有更好的未来。
在大学刚毕业那会儿,一个人在异地他乡打拼,每当我身处困境、感到迷茫的时候,母亲的这段话总会跳出来,温暖我那些暗淡无光的日子。所以就算在最孤苦、最无助的时候,我依然相信自己的未来是会越来越好的。
所以,尽管很多人告诉我,现在外界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已远远超过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但我始终坚信,如果父母跟孩子的关系足够亲近,如果父母给了孩子足够的心理支撑,孩子受外界的负面影响是有限的。但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得不到肯定与认同,他会拼命地向外求:拼命地向外求认同、拼命地向外求认同。自然,也就很容易受外部环境所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