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这个信息纷纷扰扰的知识世界里,你会不会有这样一种感受:每天我被信息包围,我看着朋友圈、微博、公众号的文章,还有经常读书,经常看TED演讲等,每每读的时候激动人心,读完两天后怎么也没记住多少东西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45928/96d129a0746af6ad.jpg)
这种状态是我3个月以前的状态。
过去2年半,我统计了下,从2015年1月1日起, 截止今年7月31日,我总共读书64本,这3个月读书15本。
过去两年多读的49本不及这3个月的15本印象深刻,影响深远,这是为什么呢?
于是我问自己,2017年5月以前我到底为什么要读书?
想来想去, 我得到的答案是,因为我内心的恐惧,我恐惧自己不够好,拼命地想要改变,然后抓起书就去读。
而当被恐惧笼罩地读书时,实际上我并不清楚我是为了什么而读,为了什么而学,然后造就了我什么也没记住,什么也没学会的局面。
02
直到有一天,我接触到一本《刻意练习》的书,是一本关于学习方法的书籍。
现在我能记住的只有一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就是:刻意练习=有目标+好导师+有反馈。
但恰恰是这一个知识点,却改变了我整个学习思维。为什么呢?
因为我把自己的实际生活跟这个知识点结合了起来。
在我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深信,当我打算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要先找到目标。
然后基于这个目标,我去大千世界中寻找“导师”(这里指帮我有效完成目标的方法)。
最后,我每天记录做这件事带给我的变化,以及思考自己该有怎样的改进,这就是反馈。
![](https://img.haomeiwen.com/i245928/c982ec7050ee7786.jpg)
03
这本书之后,我似乎像换了一个大脑。
于是我把我接触到的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或者每一个视频,都提炼出重点,然后问自己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这个方法让我受益,我给它想了个名字,就叫“两遍学习法”。
名字起源于我最近上下班路上的一段经历。
最近我每天利用上下班路上的20分钟在得到APP上听一本书,每月36元。
当我听第一遍的时候,我并不会刻意去记住书里的细节,但会了解整体这边书的大致内容,这时候我已经知道书中讲的这个内容是不是我能听明白,并且对我来说,这个内容有没有用处。
如果对我有用处,那么我将会仔细阅读该书的文稿,提炼出重点,然后询问自己学到的这个知识点我可以如何运用,那么剩下是最重要的,就是碰到相关场景反复实践。
这个原理,其实就是我们对我们的大脑不断地进行自我暗示,让我们的显意识思维进入潜意识思维,然后不断地促使自己实践运用。
所以我觉得自己似乎换了一个大脑,实际呢,起因也就是自己更新了自己的思维。
这也正如美国成功学专家拿破仑.希尔《思考致富》一书中提到的一句话一样:
一切成就、一切辛苦所得的财富,最初都不过源于一种想法。
因此,我呼吁亲爱的们,通过有效地学习,更新自己的思维模式,试试“两遍学习法”。
好,最后我们总结下“两遍学习法”。
第一遍:快速浏览整篇文章或者整个章节,知道讲什么。
第二遍:提炼知识重点,思考自身运用。
适用范围:1)实用类整篇文章;
2)实用类书籍,分章节阅读;
3)实用类视频和音频,最好带文稿。
我是金娜,希望我的文章对你有用。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