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道提示:农历四月二十六

刀在古代是一种单刃的砍杀兵器。它由刀身和刀柄构成,刀身较长,脊厚刃薄,适于劈砍。在原始社会,古人类就用石头、蚌壳、兽骨打制成各种形状的刀。刀术表演秦汉时期,钢铁问世以后,刀的制作工艺得到改善,擅长劈砍挥杀的钢刀的制作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刀已成为主要兵器之一。最通用的刀要算"环首刀",这种刀直背直刃,刀背较厚,刀柄呈扁圆环状,长度一米左右,便于在骑战中抽杀劈砍,是一种实战性较强的短兵器,在战场格斗中,用法是长矛短刀并用,远刺近劈,威力无比。

一、刀术套路
武术家们常用"刀如猛虎"来形容刀的勇猛彪悍,雄健有力。俗云"大刀看刃",就是在用刃上,做到劈、抹、撩、斩、刺、压、挂、格等功夫。单刀、双刀都是短兵器,语谓"单刀看手,双刀看走",所以单刀讲求裹胸和劈、砍、刺、撩、抹、拦、截等刀式,而双刀则讲究两手用力均匀,刀式清楚,步点灵活,上下协调,以显出"叶里藏花,双蝶飞舞"的姿态。流行的有朴刀、三尖两刃、双环刀、长刀(双手刀)等。刀以劈砍为主,"刀之利,利在砍",另外还有撩、刺、截、拦、崩、斩、抹、带、缠裹等刀法。

劈刀:刀由上向下为劈,力达刀刃,臂与刀成一直线。抡劈刀沿身体右侧或左侧抡一立圆;后抡劈要求与转体协调一致。刀法手心护具砍刀:刀向右下方或左下方斜劈为砍。

撩刀:刀刃由下向前上为撩,力达刀刃前部。正撩前臂外旋,手心朝上,刀沿身体右侧贴身弧形撩出;反撩前臂内旋,刀沿身体左侧撩出,余同正撩。

挂刀:刀尖由前向上、向后或向下、向右为挂,力达刀背前部。上挂向上、向后贴身挂出;下挂向下、向后贴身挂出;抢挂贴身立圆挂一周。
二、刀术的技术要求

刀术尚猛

“刀之利,利在砍”,劈砍是刀的主要方法,这须刚猛有力才能奏其效。战斗的需要,器械使用的特点,为单刀规定了“刀术尚猛”的技法要求。过去对刀术的基本要求是“其用法,唯以身法为要,偃跳超距,眼快手捷。”这里所说的“身法为要”,是指身法灵活多变,以躯干来带动刀的运动,以助刀的发力。“偃跳超距”,是指跳跃轻灵,步法迅疾。“眼快手捷”,是指眼法敏锐,挥刀快速勇猛。所以刀术练习,要注意气势威猛,精神勇往,身步灵活,劲力主刚,动作迅疾如风。
刀手配合

刀术练习,特别讲究刀的运动必须与不握刀的闲手(左手)配合密切。刀、手配合,一是有助于身躯四肢在运动中的合谐,二是有助于维持运动中的平衡,三是有助于刀法力量在运动中的发挥。这是刀、手配合的三点原则。刀术的动作变化很多,如何做到刀、手配合密切,就须根据不同的动作结构,运用三点原则,使动作做得合谐、衡稳、有力。
身械协调

刀术强调用整个身体来带动器械的活动,“刀不离身左右前后,手足肩臂与刀俱转”,肩肘腕,足膝胯,以及胸腰,都须与刀法配合,身械协调。凡刀法所动,就应做到以身带肩、以肩带臂、以腕制刀、腰腿助力。例如抡劈刀,须拧腰转体,右肩前顺,肩动而臂伸,腕随臂的挥动而转动,使刀的劈法借助于腰、肩、臂、腕的整体活动而将力量发挥出来。
刚柔兼用
刀术尚猛,但猛并不等于纯刚,刀法的运使和强调刚柔兼用。一般说来,刀术中的防守闪避动作宜用柔,进攻动作宜用刚。例如刀术中的缠头裹脑,绕背的动作是防、是避,宜柔;平扫斩击的动作是攻,宜刚。同时,在一个动作里,也须有刚有柔。要做到有刚有柔的要求,必须是明刀法、知攻守,方能刚柔兼用。

刀是我国古代兵器的一种,现代中国武术短器械之一。以各种刀法组成的刀术套路是现代武术运动项目之一。刀术具有健体防身、竞技比赛、娱乐观赏等多种功能和价值,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