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朋友,典型的城市姑娘,嫁到了农村家庭。由于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处理方式的差异,姑娘和婆家人和老公会有一些比较激烈的冲突。今天姑娘又一次跟我吐槽了她不舒服的经历,之前我对这些的感受并不是很深刻,直到前段时间我去了一次他们家,有一些新的发现和新的角度。所以,我把我的体验分享给她,希望对她有帮助。
因为我出生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所以在我的观察里,农村和城市会有一些不太一样的地方,然后我将我的观察跟描述给她听,她理解了其中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并不认同。然后她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有一点被攻击的感觉,于是我把这种不舒服反馈给了她。
然后我们两个的聊天,进入了一种非常怪的方式,从谈论他们之间的问题,转换成了我们两个之间的,互相拉锯式的权力争斗,然后这让我觉得谈话有点进行不下去,于是我停止了讨论。
然后我跟这种莫名的被攻击的感觉呆了一会儿。今天整个的过程,我一直跟自己的感受待在一起,并没有头脑的编剧,我认为我一直是站在事实的基础上在发表意见。
然后我回过头来,把聊天记录重新翻了一遍,我发现我真的一直站在事实的角度,我一直站在想要把事情说清楚的角度,那么,今天的这个不舒服,我要怎样为自己负责?
开场的时候,我试图给她一个新的角度,我试图帮她从痛苦中尽快抽离,我试图做她的救世主。
其实,在给她发微信之前,我有一些犹豫,我考虑了一下,要不要跟她提这个新的角度,后来觉得既然我发现了就说吧,说不定聊天的过程中,也会有更新的发现。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这个聊天,于是我们进入了拉锯式的权力争斗。好吧,我真的有了新发现,我想要扮演救世主。
再往回看,我在我孩子的面前也似乎在做这样的事情,我一直在试图尽量的关注他,尽量的满足他,在上一篇写到,我把我的感受踢出了我们的生活,而把他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
我在做什么?我在通过满足他来满足童年那个没有被看到,没有被爱的我自己。我想做我自己童年的救世主,我把这一部分带进了我的现实生活,带进了我跟我孩子的关系,带进了我的小家庭,带进了来跟我求助的,关系比较近的朋友的关系。
很有意思的是,昨天同样有一个不在同一个城市的朋友跟我聊天,跟我求助,末了他跟我说:“如果我离的近,我会天天去找你!”我说,“幸好。”他说:“难道你不觉得荣幸吗?”我说:“并不。”我说:“被别人需要觉得荣幸,那是你的需求,你投射给了我,这与我无关,我觉得跟自己待着挺舒服的。”
在地域关系较远的关系里,我可以做到活在当下,活在我的感受里,与我自己在一起。而在较近的,能够经常有接触的朋友面前,我就很容易扮演救世主。可能就是在这样的关系里有更看得见摸得着的对象,更具体化的连接。
我不是药神,没有人是救世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