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总是在害怕。
害怕自己没有做好准备。
觉得自己好像从高中就一路走的跌跌撞撞,很多事情都做得不令人满意,大多勉强完成或达到,这总让我有种不踏实的感觉,总觉得说不定哪一步就踩空掉下去了,总觉得自己都是侥幸,实际上根本没有达到要求。
而就算过了眼前这关,走上了那条路,那条路恐怕也很难走,很多事情都让自己焦虑、恐惧、痛苦、崩溃。于是觉得,我根本就没有做好准备去面对,也开始不确定这样的生活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尽管不甘心这么寡淡的生活下去,但我不确定自己是否想好了要这么一路往上。
害怕被抛弃。
发现自己内心深处还有一些些东西放不下,而对方早已经放下,开始去往下一个阶段了。那种“被抛弃”的体验被唤醒了。我好像又成了被撇在原地的角色。
害怕自己的状态不好,总是低沉,总是求助,会给人拖累的感觉。看到书里有段话讲:
那天之后,我突然很不愿意再和他聊天了。和他讲话,就好像和一个人在水里纠缠,你拉着他,想和他一起透口气,他却拉着你要一起往下坠。
于是会担心自己会不会有一天被抛下。或许,应该自己承担的。大多数时候,人只能自救。
可是又很矛盾啊,书上说,要懂得求助,有些内心的恐惧,就是因为曾经自己独自承受了一个人无法承受的伤害和痛苦。
现在我身边可以求助的人,我很珍惜,又很害怕失去。于是有时候会觉得不知所措。
害怕自己忽然放弃。
上次回家,我妈跟我说起,如果这次没上岸,如果想去工作,可以先去找个工作,上上班体验一下,想考再辞职去考。我其实动心了,觉得或许换换心境也不错,这么一直学着,好像一直有一座大山压在自己头上。
可后来这种心动被我定义成了内心的动摇,忽然觉得,自己很可能就慢慢放弃了想做的事情。一开始这种情绪我不知道怎么定义,但今天觉得,也是一种害怕。
而还有害怕自己工作也做不好,觉得自己身上的问题还是太多了。
2
我在试着去解决这种恐惧。
其实将其写出来,已经完成了第一步。这时候,可能是恐惧达到顶峰的时候。因为这份恐惧具象化了,变得清晰起来,而且它动摇了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
但有些奇怪的是,当我写完,又讲给身边的人之后,好像又没有那么恐惧了。我想,这也是它具象化了,不再是朦胧一团不知名的东西了。真的拿出来成了靶子之后,很多反驳它的话就冒出来了。
“那种走在悬崖边上害怕踩空的感觉是完美主义在作祟,你走到这一步,是因为你值得,你可以。”
“或许你真的没有做好准备,但是,车到山前必有路,当你走过这一路的艰难,相信你有足够的底气去面对新的挑战。而如果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不去试一试你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想要呢?”
“被抛弃的感觉再次涌上来,但其实你心里清楚地知道,那种感觉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你的情绪其实出乎你预料的平静,只是有一点点不知名的伤感,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你已经可以很好地面对了。”
“而关于得失,你自己也说过的,去做自己,不去患得患失,错过的就让它成为遗憾,得到的就相信自己值得。”
“想去工作也没什么问题,多去尝试和经历,才能更认识自己,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如果是自己真心想要的生活,自己还是会到达的。中间的探索尝试,不能说是放弃。”
“害怕工作也做不好,客观上确实有可能,但不是一定,因为工作和学习还是不一样的吧。而自身问题的解决,不管是在学习里还是工作里,这是你这一生必须要交的一份答卷。”
最最重要的是,要自己托住自己,承担自己的责任,做自己的英雄。
我看书时想到,或许治疗恐惧的方法是用一种更深的恐惧去盖过它,你是更害怕往后余生都以你目之所及的生活方式活下去,还是更害怕走上一条充满未知和挑战,可能失败痛苦崩溃但又有无限可能的路呢?我可能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可以多问问自己,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有时候自己有些执着于最初的决定了,好像推翻了它就意味着自己的失败和懦弱。但事实上,这只是我探索人生目的地的其中一个答案而已,未来可能推翻它,也可能巩固它。
3
晚饭和冯、党一起去吃了饭。回来的路上聊了一些专业的事情,算是帮我回归了初心吧。
聊到复习专业课,都说自己专业课基本都忘了,复习起来并不轻松,而身边确实有些人,大学是真的在学知识。也有很多人学习只是为了完成考试。聊到都觉得自己没有形成一套专业知识的体系,但身边有人就有。
冯说她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可能不管学什么都是这样。这一点我确实有段时间也怀疑过,因为一战跨考管理,自己还是没学进去。有客观的一些原因,但也又在主观上怀疑是自己没有用心学。冯问我,你现在学心理,有自己的体系吗?我答说有。她说,感觉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很难的。
聊到这儿,我好像忽然又看到了我当初做这个决定的初心。是啊,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是挺难的,甚至我觉得,有时候是机缘巧合,因为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很羡慕那些拥有自己的路的人,也苦恼于自己日复一日,没有目的没有热情的生活学习,更苦恼于不知道该怎么找到自己的路。
而如今终于找到了,却又在恐惧和紧张之中迷失了。
4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讲人其实很喜欢自我否定,因为这种模式是和自己以往的经历相同的,是自己熟悉的,是稳定的。自我否定也意味着不用去改变,因为你只用和自己待着就可以了。
当你不再自我否定,你开始绽放自己,开始与外界联结,你要去做事情,要去面对外界了。
外界有什么呢?意味着什么呢?
有他人的质疑和攻击。从小到大,当我们取得成绩,自我满足的时候,身边的人都会适当敲打敲打你,怕你骄傲,看不惯你。而当我们自己我否定的时候,别人就不忍心再来否定我们了,他们常常会安慰、肯定。
和外界联结,意味着要去面对现实中的事情了,去做些什么,去完成什么。而这过程中必定有成功又失败,有喜悦有悲伤,有很多激荡的情绪和体验。这些意味着不确定,意味着困难和挫败。
所以潜意识其实是喜欢自我否定的。因为这会让你看上去“既有上进心、又有事干、又有改变的意愿,而不用出去面对真正的风雨。一举多得。”
停止自我否定的方式,绝对不是去改变某个特质,而是去拿出勇气来。
“敢于面对不确定生活的勇气,敢于接受来自别人质疑和攻击的勇气,敢于承接复杂、激荡情绪的勇气,敢于迎接生活中种种困难并想办法克服的勇气。”
改写前两天看到的一个很喜欢的句子来结尾吧:
恐惧是我的诚实,不放弃是我的勇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