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文800字点赞圣贤书友会
读《黄帝内经》素问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1——五脏之相关

读《黄帝内经》素问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1——五脏之相关

作者: 刘俊和和 | 来源:发表于2022-02-10 14:28 被阅读0次

(原文)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

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谓五病。

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五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

五脏化液:心主汗,肺主涕,肝主泪,脾主涎,肾主唾。是谓五液。

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解读)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五味入胃,各被其脏腑所吸收:酸味入肝,辛味入肺,苦味入心,咸味入肾,甘味入脾。这是饮食五味之所入。

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五脏之气失调后所发生的病变:心气失调则嗳气肺气失调则咳嗽肝气失调则多言脾气失调则吞酸肾气失调则为呵欠、喷嚏胃气失调则为气逆为哕,或有恐惧感;

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谓五病。大肠、小肠病则不能区别清浊,传送糟粕,而为泄泻下焦不能通调水道,则水液泛溢于皮肤而为水肿膀胱之气化不利,则为癃闭,不能约制,则为遗尿胆气失调则易发怒。这是五脏之气失调所发生的病变。

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五脏之精气相并所发生的疾病:精气并于心则喜,精气并于肺则悲,精气并于肝则忧,精气并于脾则畏,精气并于肾则恐。这就是所说的五并,都是由于五脏乘虚相并所导致。

五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五脏各有所厌恶:心厌恶热,肺厌恶寒,肝厌恶风,脾厌恶湿,肾厌恶燥,五脏各有其所恶。

五脏化液:心主汗,肺主涕,肝主泪,脾主涎,肾主唾。是谓五液。五脏化生的液体:心之液化为汗,肺之液化为涕,肝之液化为泪,脾之液化为涎,肾之液化为唾。这是五脏化生而出的五液。

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五味所禁:辛味走气,气病不可多食辛味;咸味走血,血病不可多食咸味;苦味走骨,骨病不可多食苦味;甜味走肉,肉病不可多食甜味;酸味走筋,筋病不可多食酸味。这就是五味的禁忌,不能使之多食。

今天学习了五脏之相关。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黄帝内经》素问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1——五脏之相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nvn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