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心法

作者: 当代心学 | 来源:发表于2018-06-24 21:30 被阅读11次

郑朝朔①问:“至善亦须有从事物上求者?”  先生曰:“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更于事物上怎生求?且试说几件看。”  朝朔曰:“且如事亲,如何而为温清之节,如何而为奉养之宜,须求个是当,方是至善。所以有学问思辨②之功。”  先生曰:“若只是温清之节、奉养之宜,可一日二日讲之而尽,用得甚学问思辨?唯于温清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奉养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此则非有学问思辨之功,将不免于毫厘千里之谬。所以虽在圣人,犹加‘精一’之训。若只是那些仪节求得是当,便谓至善,即如今扮戏子,扮得许多温清奉养的仪节是当,亦可谓之至善矣!”  爱于是日又有省。

个人理解:

这段对话,讨论的是至善,但这个至善不是无端提出来的,是郑读了《中庸》有所思,然后请教先生的。还是那句话读传习录要还原当时语境,因为古文表达很简练,不注意语境,就会自己根据自己思想认识,解读出好多个意思,然后自己还认识不到是错误的,这点很危险,要时刻注意。文中这个至善,用现在语言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正确的做事,和做正确的事。先生指出这个至善,不能只在事事物物上求,要在你的心上求,求的就是“诚”,人的智慧就像镜子,生来就是照物的,要相信它,诚就是把镜子上的污垢擦干净,然后用它就可以了。这个才是"学问思辨"之功所在。有人要问具体方法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就是后面文章会经常提到的"精一"之功扩展而来的。这个“精一”追溯到大禹的16字真言,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一定要记住,遇事可以多揣摩下。

理解诚和伪,先生举了个戏子的例子,我认为很恰当。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活得那么累?因为他每天都在人前演戏。不是说他多有心机,是因为他缺少诚,活在纠结和无奈中,每天都勉强敷衍的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都说人生如戏,就说当今社会中好的老戏骨。和小鲜肉的区别何在?就是诚和伪的区别。老戏骨逼真入戏,小鲜肉让人一看就是假和做作的感觉,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既没有老戏骨的诚,又没有小鲜肉的貌,所以永远不要奢望这些不入流的演员,能支撑起人生大片的票房。

相关文章

  • 儒教心法

    郑朝朔①问:“至善亦须有从事物上求者?” 先生曰:“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更于事物上怎生求?且试说几件看。...

  • 孔门心法——认识孔门的心地法门

    (1)认识孔门的心地法门 儒学、儒家、儒教,或者是孔教,成为东方文化的支柱。本文主要对孔门心法进行初探。 孔门心法...

  • 诸圣赞

    儒教道教菩萨教,孔孟老庄佛达摩。文圣修经彰仁礼,亚圣著书继道统。老君升天做神仙,南华梦蝶著真经。世尊苦行求心法,达...

  • 儒教

    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儒家原先是先秦诸子百家...

  • 儒教

    儒教本质上的要素之一是祭祀。儒教不仅作为一种儒家思想,而且能作为一种“教”成立,正是因为有一连串包括各种仪式和仪礼...

  • 大学证释(校正本)台灣版

    《大学证释》(校正本) 出版序 《大学》一書本小載禮記中的四十二篇,乃聖門心法之傳,儒教內聖外王之道也。 《大學》...

  • 儒教论

    中国哲学向来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的存续与发展也约定俗成地深受着外来思想和内化统治的双重影响,统治者不得不...

  • 简明儒教

    这是之前的一篇文章,这次去了一趟尼泊尔,发觉这个神比人多的国度,很有意思,所以重新拿出来,大家可以帮我看看。 是不...

  • 全人之生

    “故儒教言修道者,为欲全人之生。”儒教,可以让你得到一个完满的人生。儒教说不是让你呆在一个无人打扰的地方修炼,不是...

  • 儒教和儒家2019-02-13

    儒教和儒家 关于儒教的歧议,关键在于定义分歧。儒教之称,或侧重于文化教育,或侧重于道德教化,或侧重于制度,或侧重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儒教心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nvs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