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会 中原焦点,高级七期讲师八期中级九期、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 2022.6.25坚持分享第1555天
第10章
1.何以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原本强硬的性情,经过辛苦的磨练之后,可以变得平和柔顺。英文中温柔+男人成为绅士。温柔和善的性情与高贵的品质联系在一起。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人的心灵宛若一面镜子,世间一切都通过人心反映出来,没有任何能够躲藏的了。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替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诚信之处?老师的传授有没有及时复习?
第11章
1.有带来便利,无带来用处。
2.当有则有,当无则无
第12章
1.缤纷多彩的颜色使人眼花缭乱,各种动听的声音使人听觉迟钝,多种可口的滋味令人口感麻木,纵马打猎令人心发狂,稀有的物品令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只求饱腹而不求炫目,舍去外在的诱惑留取内在的满足。
2.美色妙音迷人心智;
玩物丧志怀璧招贼;
3.藏富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有着避免他人行妨考虑的。
4.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很好的表现出人的欲望与动物欲望的区别,鸟为食而奔逐,人则为财而争斗,食量再大也是有限度的,而贪财是一种无限的欲望,没有界限,所以才有贪得无厌。
5.狄德罗的袍子。人们在单一的拥有了某件特别的新物品之后,总是会想办法配置更多新物品,与之相协调,从而完全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生活处境,叫配套效应,又叫狄德罗效应。还有一个叫鸟笼定律,本来不想养鸟,有人送他一个鸟笼,之后他也就养起鸟来。
这说明人们会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并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础上,自觉不自觉的继续添加更多的自己原本并不需要的物品。
第十三章
1.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老子说得宠是卑下的,听起来令人难以理解,因为受宠是被别人看中的表现啊,原因就在于关系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所谓宠,是一种上对下的关系,而对上无论怎样爱戴都不能叫做宠。受宠或者得幸是被动的,只有地位在上者对自己给予青睐,自己才能够得到宠幸,说到底,得宠是一种接受施与的关系而已,谈到施与,也就有失平等了。
2.杨贵妃受到唐玄宗的宠幸,杨氏一家受到封赏,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杨家一时荣耀无比,到马嵬兵变之时,杨国忠被杀,杨贵妃被赐死,一家人多数落的可悲下场,一荣一辱,真是天差地别,荣辱不由己。
后宫佳丽3000人,3000宠爱在一身,一人得宠的背后,是诸多家里的遭受冷落,极少数的得宠者是幸运的,而绝大多数的得宠者是不幸的。
3.宠辱不惊。
因为宠和辱都是外在的,无论是得到了宠爱,还是遭受了侮辱,都只意味着他人对待你的态度而已,因为本身并没有什么改变,而对你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不是别人对你的看法如何?而是你自身具有的真实价值的高低,一个人最高的满足,不是从外获得的,而是得自于自身的信心。
人的需要有低到高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
需要这样五个层次,前四个需要大体上是通过外在关系而获得的,而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源自于一种内在的体验。
4.自我实现说的不是自己想要拥有多少财富或者其他的什么东西,然后自己获得了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这不叫自我实现,这只是满足了自尊。
真正的自我实现,指的是当一个人自身的潜能得到极大发挥的时候,在内心深处所感受到的“生命的满足感”。
马斯洛特别提出了高峰体验,指的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而超然的情绪,体验出于最高体验的人具有最高程度的认同,最接近自我或者说达到自我实现的人会更少的关注物质财富和地位,他们更可能去寻找生命的自在意义。
5.人生境界有低到高分为四种。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处于自然境界的人,做起事儿来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社会的风俗习惯。
处于功利境界的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事,后果有利于他人的事,但是动机是利己的。
处于道德境界的人,就会考虑社会的利益,会正其义而不谋其利所做的各种事情,都是符合道德规范的。
处于天地境界的人,就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这种境界已经超越了道德生活,在道德境界的是闲人生活,在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也叫神人。已经无身无己无功无名。也是哲学需要完成的,天地境界也就是道的境界。
6.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第十四章
把握早已存在的道,可以用来驾驭当前的一切,也能够了解最古远的开始。
第十五章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第十六章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静是制怒的法宝。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5.理解才能包容,而包容才能做到公正
第十七章
1.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辱之。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只知道有他的存在,次一等的人民亲近而又称赞的,再次一等的人民害怕的,再次一等的人民轻辱他。这里老子所说的最好的统治者,也是奉行无为而治的圣王。
2.部下畏惧,这和领导的权威是两码事,别人怕你并不表示就真的尊敬你,而可能是面恭心不恭。
第十八章
1.大道废有仁义。大道被废弃了之后才会出现所谓的仁义,也就是说人们本来就该彼此平等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彼此仁爱共享社会资源。
2.发展中所产生的问题,一定要在发展中解决,就像一个成年人生了病,你不够想象让他回到婴儿的状态去治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