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良心文学》
【湘学形成的地域环境】

【湘学形成的地域环境】

作者: 陈良心 | 来源:发表于2023-06-30 19:53 被阅读0次

    湘学研究从书(绪论2)

    绪论二:湘学形成的地域环境

    湘学既是“湖湘地域之学”,所谓湘学史主要是描绘古往今来在当今湖南地域范围之内的学术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它是源远流长的中华学术的一个支流,其形成当然与湖南独特的地域环境有关。

    湖南在周朝时为荆州南境。春秋战国时为楚国属地。秦设置长沙郡和黔中郡。汉以后郡、州更迭。至唐广德二年(764)设湖南观察使,自此有“湖南”之名。宋设湖南路。元、明设湖广行省(即今湖南、湖北两省)。清代、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均设湖南省,其地域各个时代大致相同而略有变化。

    湖南境内东南西三面环山,东为幕阜、罗霄山脉,西为武陵、雪峰山脉,南有五岭山脉。中部地区丘陵与河谷盆地相间。境内奔流着湘、资、沅、澧四大水系。整个地势南高北低,顺势向中、北部倾斜,呈敞口马蹄形。

    湖湘大地史前时期主要是三苗、南蛮人活动的区域,和当时黄河流域华夏族较为优越的生存环境不同,湖南先民们的早期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左传》中曾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来描述楚人祖先艰辛创业的情景。春秋战国时期的湖南尚处于文明之外,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光怪陆离的自然景象,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都使先民时刻感受到自然的神奇与生活的不可捉摸,以至于人神杂糅之俗久存巫觋祀神之风不衰。从春秋乃至于隋唐,盛行于湖南的是楚文化及湘楚文化。诚如王船山《楚辞通释·序例》所描述的:“楚,泽国也,其南沅湘之交,抑山国也,叠波旷宇,以荡遥情,而迫之以崟嵚戌削之幽菀,故推宕无涯,而天采矗发。江山光怪之气,莫能掩抑。”

    另一方面,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了历史上湖南各种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这既给湖湘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同时也磨砺出了他们的勤劳勇敢的精神品格。早在秦汉时期,湖南人就开始尝试在洞庭湖区垦田。魏晋时期,更出现了一批旨在防洪排涝、灌溉田地的水利设施。隋唐时期,仅在今常德地区就先后修建了多处水利工程。尤其宋代以后,湖南人民针对本省丘陵多、湖泊河流多的自然特点,大胆地围湖造田、修建梯田,与水争田,与山争田,同时还根据所开发田地的特点进行耕种。于是就有了“湖南无荒田,粟米妙天下”(《宋会要辑稿·食货七》)的感叹,就有了“湖广足,天下足”的说法。到晚清时期,长沙发展成为与芜湖、九江、无锡并列的全国四大米市之一。

    南宋以后,随着中原儒学的传播,特别是理学大师的讲学和互访,在湖湘大地逐渐形成了湖湘文化。由古及今,湖南主要在湘楚文化和楚文化的荫庇之下。

    从一定意义上说,本书所述的湘学,既是湘楚文化的载体,也是湖湘文化的载体。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湘学形成的地域环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nyb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