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头条上面看见一个热搜问题,“为什么越乖的孩子长大后越痛苦?”
看了下面的回答我震惊了。
@ 喝渴渴喝
我小时候就很乖,待在家不出去玩,然后长大就废了有社交恐惧症。而且因为长期在家没运动体型也胖。所以说小孩小时候不要太乖等到了青春期就知道了。
@ 匿名
我就是在家长面前典型的乖乖女,但是如果在学校就是别人会怕的女生,而且一直自由切换,搞得我现在都觉得自己有精神分裂。
@ lm1993
从上学开始,我就明白我父母是普通平凡的人,因此我不能给他们添麻烦,即使被别人欺负也要忍着。长大之后,我好像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说NO,我怕别人不开心,怕别人议论我。可是自己却越来越忧郁,才发现取悦了所有人,到头来最痛苦的是自己。
“你真乖!”
这句父母常挂在嘴边的话,却没想到多年后会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痛苦,更有多少孩子可能被“乖”这个标签绑架了一辈子,深陷痛苦之中。
为什么越乖的孩子,长大后越容易痛苦呢?
“乖”的含义其实是“听话、顺从”。当我们用“乖”来要求和评价孩子时,其实透露出咱们中国教育在培养孩子的目标上的一个特点,那就是我们更希望培养出“听话的人”。
西方教育在培养孩子的目标上会更注重培养出一个“独立的人”,西方会更强调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强调人对自我的探究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试想当一个孩子从小到大都被外界和自己评价为“乖”,他被从小“调教”成一个“听话的人”,甚至在他还没有意识去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的时候,就被定义成一个符合家人、社会口味的人。这对他的成长是多大的缺失和遗憾,当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时,那种为时已晚或者无力改变的痛苦将会一直折磨着他!
01、乖,意味着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亲子类综艺节目有个孩子给小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圈粉无数的金句王“嗯哼”,他十分地聪明但却不讨好大人。
“嗯哼和爸爸在逗小牛,
爸爸对嗯哼说:你问小牛,你说,小牛你是不是吃饱了呀?
嗯哼顿了一下说:它不会说话!”
其实很多小朋友并不是不知道小牛是不会说话的,只是习惯于顺从自己的爸爸妈妈,所以当嗯哼说出真相的时候大家竟然觉得这个孩子智商超高,而事实上他的爸爸妈妈显然是更智慧的。
他的爸爸妈妈似乎更懂得如何去引导孩子的好奇心,并鼓励他去探索事实真相,而不是一味地用“乖”去糊弄和搪塞孩子。这样从小就有“质疑”心理的孩子,其实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强。
独立思考一方面体现在对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上,一方面体现在解决问题上。这两种能力在孩子成年后都非常重要。孩子成年后,需要独立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面临越来越多工作和生活上的抉择。
他需要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喜好、自己的能力所及所不及、自己的的理想和目标,选择与自己匹配的工作、伴侣……如果他缺少独立思考、做选择、做判断的能力,他的内心就会更容易陷入到“我不知道自己要过怎样的生活,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迷茫与纠结之痛。”
02、乖,意味着讨好他人隐忍自己
没有天生的“乖孩子”,所谓的“乖孩子”,要么是总被大人要求“乖”,要么是大人习惯用“乖”来评价孩子。当孩子被外界评价为“乖孩子”,他也会渐渐把自己评价为“乖孩子”,因为在孩子小时候,尤其是6岁以前,他对自己评价是以外界评价为基础的。
当孩子成为了“乖孩子”,他就会越来越听话,越来越习惯顺从,既不敢“不乖”,也不能“不乖”,因为“不乖”很可能意味着自己不再是个好孩子了,意味着会失去父母、老师的爱与赞扬。
热播剧《欢乐颂》中的关雎尔就是一个典型的“乖乖女”,她以“乖”作为生活工作社交上的最高准则。
一副清纯可人的乖乖女形象示人,从不麻烦别人,甚至为了讨好别人常常委屈自己。
工作上,顺从家人的安排,进入一家大公司工作。为了能顺利转正天天熬夜加班,到了深夜躲在卫生间里偷哭。
她崇拜安迪,她也想变得更加优秀,但事实上她从来没有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以致于后来她的男朋友邀请她一起去美国的时候,她到最后还在犹豫要不要勇敢地去突破现状,过一次自己想要的生活。
事实上,她想,非常想,辞掉这枯燥无味的工作,告别这一味求全的生活,但是最终她都没有勇气去这样做!
感情上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人,只是因为突然出现的师哥对她还不错,她也不反感。进一步恋人未满,退一步怕撕破关系。在感情中她从来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人,她很被动,也不懂拒绝。
当家人给她介绍对象的时候,她竟然怕妈妈不开心一直委屈自己和那个男孩相亲。
直到那个带有“反叛”精神的摇滚青年的出现,她眼中一下子有了光,她看到了一个和自己完全不同却又向往的样子。
她开始有了她第一次“夜不归宿”。
第一次挑战不一样的穿衣风格。
第一次和提线20多年的妈妈吵翻,第一次出现了人生中的“叛逆期”。她的妈妈把这一切“突变”归咎于她那个“不三不四”的男朋友身上,事实上是他拯救了她,他和其他的男生不一样,他不是因为她乖才接近她,不是因为她适合做女朋友才喜欢她。
其实他更像是关雎尔内心的一把镜子,照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她不想再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委曲求全地迎合他人、妥协和讨好,隐忍自己的需要与感受。
事实上如果隐忍成为常态,内心的需要长期被压抑,她的内心会更容易陷入到“我不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的无奈与悔恨之痛。”
03、愿每个孩子都有应有的放肆和任性
记得杜江曾经有句话让人印象很深刻:“如果可以任性被宠爱,哪个孩子愿意在委屈中变得懂事呢?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是这样,失去了孩子应有的放肆和任性。”
最后一期杜江深情读诗,感动所有人
而节目的最后一期中,杜江有提到自己父亲对他一直很严厉,所以再读他的这句话,觉得充满了他对自己父辈教育的反思。杜江一直都在努力做一个聪明的好爸爸,给孩子更自由的教育。
明智的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就是从内心视孩子为独立的个体。不能因为孩子身上有了你的遗传基因就可以对他随心所欲。其实,孩子只是在年幼时才需要和你在一起,你不过是在尽一份社会责任而已。只有内心不把孩子狭隘地当成附属品,你才会尊重和宽容他,你的爱才是大爱!
当心中拥有这样的一份爱时,你就会给孩子生长的自由,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自由!
注: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文章首发于兰海说成长公众号,本人是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