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这话对事不对人,你别往心里去啊”
上面这句话我们几乎都听到过。尤其是在工作中,当需要我们对别人的工作进行评价时,我们一般习惯性的会在发表评论前放出这一句:“我说这话对事不对人,你别往心里去啊”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一般说这句话的时候都是在说“这件事做的没那么好”。对事情我们可以评价好坏,这似乎理所应当。但对于人,好与坏的标准就没那么清晰。因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直言对方的缺点虽谈不上多大的错误,但这么做一般都会被别人认为是情商低的表现。尤其是在工作场合,这样做甚至可能会引发团队矛盾。于是从小我们就要被教育:说话要得体,要照顾对方的感受。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这么做的,但我们是否想过作为一个听到这句话的人,对方真的买我们的账么?
我觉得你就是在针对我!
这是我在之前工作中的一个例子:作为编辑,每周我们都要开选题会,讨论什么样的话题值得去写文章。有次会上我提出了一个“交通协管被公务员举报玩忽职守”的微博话题,认为这个事情可以给人们带来一些思考。但同事A很快表示反对,他开始就抛出了那句话:
“我说这话对事不对人,你别往心里去啊。”
然后他就说我们的用户是不会对这类话题感兴趣的。
我问他你这么说有什么依据吗?
“这件事又不是热点,现在人们的注意力是很宝贵的,这样一个案例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最后的结果就是我的话话题被否了,我对A的印象急转直下。
虽然他口口声声说“对事不对人”,但他的回答显然又不能让我信服。于是在我看来,那些言论就是针对我个人的评价。
为什么对方不买我们的帐?
我相信上面的例子不是个例。只不过大多数时候我们扮演者说话者的角色,所以我们无法判断听者的心理反应。
那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在想。原本是为了避免和对方发生冲突的一句话,为什么到最后反而加剧了冲突?
直到后来的一天,我想清楚了原因所在:
因为我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就已经把对方归到了“容易曲解别人意思的人”这一档了。这就意味着对方被打上了“情商低、不好沟通”的标签
先不说对方是否真的如我们所说,但就给别人打标签这个行为,恰恰就是基于对人的评价。
再往深里想,什么样的人爱说这种话呢?
原本就喜欢曲解对方意思的人
一个人越是刻意强调什么,就越是想掩饰什么。如果自己就是那种爱把别人的批评看成对人不对事,因为心里是这样认为的,于是也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也会这样想。一句话概括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反观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回想一下:生活中我们对于事情的判断,能够做到完全脱离人的因素吗?
因为觉得楼下小食店阿姨人好,于是我们就经常去她家吃,因为和朋友关系好,所有他们介绍的商品我们一般都愿意去尝试。
事情是人做的,之所以让他去做,大多是源自对于他能力和人品的信任,因此,对于事情的评价,不就是默认包含了对人的评价吗?
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每个人的思想差异原本就很大,我怎么知道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因此,与其怕触碰对方底线猜忌来猜忌去,不如找个机会开诚布公地好好聊聊。其实后来有次和同事A吃饭聊到那件事,发现都是思想差异导致的。当然你要是觉得维持表面的风平浪静更重要,那属于价值观问题,不再今天的讨论范围。
总结
一、无意中,我们就可能给对方打上了标签
二、对他人的看法,我们无法剥离他做事的态度么,反之,对事情的看法,也不可能剥离人的因素
三、与其在那里猜心思,不如开诚布公的聊一聊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明天周一,看你们上班的感觉真好,啊哈哈哈哈哈......
文末一句话
想当然是一种病,得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