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553832/55a0853dbe6a8199.jpg)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这本书读了有一段时间了,苦于领悟不到其中精髓,考虑了好久要不要写一些感悟,一是本书作者在解读中结合十一家注的同时加入了很多的案例和现实应用,我个人能理解的范围尚窄,二是我在结合自己生活时所能领悟出来的东西实在又太过浅显价值不大。读来读去也就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程度,作者做出深入解析时能触及心底有所共鸣,但对于我自身成长的帮助以及遇到具体问题时要怎样灵活运用却未得其法。
后来想到知识终归需要内化,不然只是停留在了解的层面,只有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方可提升才能和智慧,所以我希望通过文字的方式来实现知识内化。连兄曾经和我讨论北京有着那么多有才华的人依然受困于格子间中与上个世纪工厂中的工人无异,资质一般的普通人更是多如蝼蚁,只有拥有了智慧才能真正的出类拔萃,实现阶级突破。毕业的前三年更多的是对社会的适应期,接下来的三年才是发力点,大家都在不断思考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谋求自我实现。宋儒张载说:“读书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即使达不到如此境界,古学典籍仍需我们深刻的研究学习。
现在能明白为什么古人读书的时候不管能不能明白书中含义先要摇头晃脑的背诵,因为古文词语简练又意蕴无穷,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完全心领神会。通篇背诵这种看似很笨的方法其实是大智若愚,贪巧非久,拙速可成。经典就在于处在人生各个不同的阶段经历不同的境况时都能从头脑中拿出来对应思考,反复理解出不同的意味,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连兄说王阳明这种具有大智慧的人在龙场悟道之后所做之事无一事不成,仿佛开启了上帝视角,当之无愧五百年来第一完人。之前单位的领导开会时一直和我们强调屁股决定脑袋,指挥者是纵观全局来进行调度,而执行者只是负责自己的这一环。反过来思考,视野的短长也恰好决定我们所处的位置,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智慧体现在对事情的全局思考,而能思考全局的人必须要能够对全局进行正确认识,所以才能的体现就是充足的知识储备。勤奋、努力、单纯、诚实这些品质固然很好,但是在成功面前都不是最核心的实力,每个人都可以努力,但成功者却少而又少。唯有智慧结合才能,能带我们脱离阶层、绝处逢生。此非旦夕可成之事,需要时常反醒自己,不断精进修行。
很多人对孙子兵法可能有些误解,这本书并不是教我们如何去算计,甚至没有直接教给我们成功的方法。书中的思想是怎样能保持不失败,重点在修炼基本面,先使自己做到不败。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靠一条奇谋巧计就能完成,都是先增强实力,依靠实力决胜,实力到了,成功便是自然的,这是孙子贯穿全书的价值观。孙子说围地则谋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意思是所处之地四面皆险时就应该想办法脱困,至于怎么想办法、想什么办法孙子没说。孙子传递是思想就是要有想办法的意识,而并非所有的情况都能有办法解决,一些事就是不能解决的,生要找办法也是没有的,重要的是在事前的判断,做出正确的决策,不要让自己陷入围地之中。
同时此书也包含了很多管理学的东西,孙子提到军队的管理首先需要清晰完整的组织架构,明确的人事任用制度,严格的物资管理和财务预算,然后再制定政策战略,充足的后勤保障,完善的战术准备及执行。一套管理的思想很像我们今天的企业管理,所以作者解读中提到了今天的企业管理就是从古代军事管理中演变过来的,或许我们今天在企业管理中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可以返回最早的军事管理体系之中去寻找答案。
当然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是孙子曰过兵者,诡道也。孙子确实在两军争胜阶段提到了兵以诈立,以利动,以诡道取胜,也阐述了屈人役敌、害人利己的具体方法,甚至在军争得胜之后说明了组织需要的“非正式福利”。但这些并非孙子的核心价值观,只不过是孙子洞察人性,明白世界的运行机制并非完全依赖至纯至善,潜规则也是规则的一种,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它的,完全的遗弃并不能让我们生活的更好。所以要陷害一个人,就算再正直,也总能找得到污点,没有人能够完全将自己洗白。正确认识,避免过度,平衡为善。
每个人读书都是在关照自己,所得的收获都是不一样的,结合自己的经历吸取适合自己的那一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