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说互联网时代,知识越来越碎片化,今天阅读了一本书《小学问》,书中一开局,就抛出了对于知识碎片化独特维度的解读,让我对碎片知识有了全新的认知:
知识积木化。
我们通常把片段的,摘要的,从系统和上下文情境中抽离出来的知识比做碎片化知识,碎片就像拼图,每个碎片知识都只是拼图这个大知识体系中的一个琐碎的点,位置很重要。知识真正的价值,必须等到整个知识框架基本拼贴完成,才能够被辨识、解读。
积木则是零件,适应性更强,可以成为房子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火车的一节车厢,没有固定位置和特定的用途。积木相对于碎片,更灵活,本身就是完整的。
碎片和积木,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是我们对于片段知识的另一种解读。当我们愿意把碎片当成积木,就可以把几块积木加以组合,充分运用,形成属于自己的理论。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宜作为积木进行组块,知识本身还是有高下之分的,不应在孤立的知识点,猎奇的小故事上耗费精力,成人对于知识的汲取,也应该以实用和价值为导向。最有价值的积木知识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有应用场景,不是孤立存在。
2.有解释力或者解决力,可以解释日常的发生和经验,或者解决问题。
3.可以迁移,运用在不同领域。
4.碎片化,足够轻,不像系统化知识那么重。
这里的解释还是比较抽象的,接下来,我每天为大家介绍和解读一些经过筛选,符合上述条件的积木化知识。并尽可能的寻找到一些积木,进行组块,形成一些小学问。
我们还会有一种期待,把碎片化的拼图拼完整,看到体系化知识的全貌,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在成人学习中,尤其是在网络化的今天,更是很难实现。
在这个小时代,一起用轻知识,来迭代我们的认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