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Vera
《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书名夹杂着浓浓的鸡屎味,打眼一看,我以为是一碗鸡汤。
翻了几页,发现不太像。合上书再看,左上角有几个不起眼的小字:创伤后成长心理学。
哦,原来不是。
我希望自己读不懂这本书,但遗憾的是,我共鸣了。换句话说,我是一个经历过创伤的人。带着曾经的创伤去读这本书,有些东西得到了印证。在创伤中挣扎的心路历程,不再是碎片,顺着书的主线被拼凑,变成一个完整的过程——创伤后成长。
01 失恋了
我自诩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善良大方,这一切都在恋爱之后被推翻了;就如同,我自诩独立坚强,落拓不羁,潇潇洒洒,这一切都在失恋之后被推翻了。
我任性、敏感还经常无理取闹(也许有理,但我解决问题的办法取了“闹”)等等。
此因,致彼果:我失恋了。
“从此江湖不见。”分手第一天,我微微一笑,发了个朋友圈。
事实上,这种潇洒,没撑过24小时。
状态越来越不对劲,从那时起算,我度过了人生非常艰难的几个月。曾经,我的好友失恋,难受得死去活来,哭得稀里哗啦。我嘴上虽然在安慰,内心其实有些不解:不至于的吧?
自己经历过才知道:至于。
那种痛苦,怎么形容好呢?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无能为力。它不像是身体的痛,换个姿势会好点,实在不行,还能吃药,打针。
精神上的痛苦不行,无计可施。
彼时,我初至大连,城市陌生,同学不熟。除了痛苦,就是孤独,痛苦+孤独,好吧,我的生活被颠覆了,一片狼藉。
最初的几天,我每时每刻都在哭:看到幸福的小情侣会哭;听见熟悉的旋律会哭;晚上怕被别人听见,躲在被窝里憋着哭;就连上课,也会哭。老师讲什么完全听不见,就是不受控制地、瞅着老师哭。想必老师也很感动:教了这么多年,第一次遇到被物理化学感动到痛哭流涕的学生。
世界坍塌,也不过如此吧。反正前二十几年里,我从来没有遇见过让我如此崩溃的事情,我觉得自己完蛋了。
我并不独立,并不坚强,并不潇潇洒洒,我弱到爆了。
02 自我救赎
虽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脆弱,但我对这种受制于人的状态非常不满意。我也是有自己执念的人,求复合或者逃避或者新欢什么的都不可能,唯一的路就是走出来。
第一个阶段:我什么都不想做,只想做个怨妇。
人在经历创伤之后,往往会向他人寻求帮助。记忆极其深刻。一周七天,每天晚上打电话找人聊天。哈哈。与别人谈论创伤的过程,帮助我由内而外释放悲伤。表达的过程,其实我在无意识地表达自己对经验的认知。这些不经意间看似发泄的语言,从心里流出来,某种意义上也是对自我、对事件客观分析的过程。
在这段日子,我发现同理心这个东西是不存在的。未曾经历过这些感受的人,极像之前的我:至于的吗?没什么大不了的,诸如此类。也正因为这样,对于别人的感受,我不再轻易地做出评价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是后话。
我感觉到,不管朋友的初衷是多么好,但有些人会采用错误的方法,对当事人产生更糟糕的影响。就像书里说的:有时候我们只想要一个好听众,他们却老是给我们建议;有时候我们只想安安静静坐着,他们却在一旁鼓动我们说话;有时候我们只想痛哭一场,他们却试图让我们不要哭。
社会支持对于经历创伤的人的作用不容小觑,在我经历创伤之后不断寻求社会支持的过程中,时而也会受到无意的打击。因此我也在想:在别人找我寻求支持的时候,我是否提供了有效的社会支持?
和朋友挂掉电话之后,又剩下自己了。那些不愉快的感受,又开始侵袭,世界空洞而寂静,为什么那么痛苦?
第二个阶段:不想再被动了,要主动出击。
把救赎的希望寄托于他人之身,总不是治本之计。
后来我做了很多事情(读书、运动、做兼职、学ps、学韩语、爬山看海、打游戏……),想方设法地填补对方离开的空白。说实话,那感觉就是要重新构建一个世界。也是那时,我才惊觉,原来感情对我的牵扯、在我生活中占的比例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我看了大量的书、搜集了很多资料。每天吃过晚饭,就溜达着去图书馆。从宿舍到图书馆有一段距离,我戴着耳机,走得特别慢。日子微苦,但好在那时候我已经可以正视那种痛苦了,感受它身体的每个角落游走。
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两性心理、武侠小说、世界名著、中国文学……边读书,边思考,边反思。到现在,我都十分怀念那段看上去波澜不惊其实暗流涌动的自我救赎之路。
以前懵懵懂懂,那个时候有些东西慢慢地被厘清了,我变得更加现实和理性。
在自我剖析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了自己从来没有意识到的秘密。
比如以下。
我以为对方依赖我,事实证明我对他的依赖更甚;我以往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有自信的人,事实证明,我其实更自卑。我们之间犯了恋人之间很大的忌讳——缺乏沟通。他对我的坏脾气和无理取闹照单全收,从无怨言,也是那段时间明白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十分幼稚。我没有给予对方充分的信任,总是从侧面试探他的忠诚,也从未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声。
我受了许多观念的误导,他从未和我抱怨过什么,那些沉默被我曲解了。往事历历在目,我猛然间发现缺了一些东西:我几乎没有尝试着去理解他的感受。
我把灵魂置外,游离出去看自己,看到了种种不堪和弱点,心理上的伤疤触目惊心。表面上的东西,掩盖了太多的本质,从没有那么一个时刻,让我如此清楚地审视自己。
创伤使人成长,前二十几年构建的自我观念,慢慢地坍塌了,新的观念,正一点点地建立。
03 观念重构
随着时间流逝,那些痛苦不再真切,回忆变成了零星的碎片,也经过了种种修改。我对世界原本的假设轰然倒塌,最起初,我努力地想要恢复原有的秩序,回到原本的心态,但一切努力都是徒劳。
这种执念让人更加痛苦,就像打碎的花瓶,想要让它恢复原貌,不停地尝试,却一次又一次被碎片所伤。直到我放弃了修复,接受现实,然后尝试用碎片创造出新的东西。
心理学上有两个概念:同化和顺应。同化过程是把新信息归入我们旧有的认知体系,而顺应是修改旧有的认知体系以适应新的信息。要我们抛却过去对自己的看法和对世界的认知,本身就是特别痛苦的事情。所以我们会通过同化来保护自己,保护固有的世界观。我们想要真正摆脱逆境的阴霾,就必须直面现实,接受新信息,修改固有的认知体系,让它更加贴近真实。
半年后,我走出了创伤,可以肆意回忆,不再逃避。
我对自己有了重新的认识:内心深处的自卑和不安全感,也接受了这样的自己。我对两性关系的认知也发生了很大地改变,从此,我倒是很乐意去做一些两性心理学这样的研究。
04 最后
不经历过,就没什么发言权。
所以,对于创伤后成长心理,我像是很有发言权的样子。当时我并未意识到,直到看了这本书,零零碎碎的记忆开始变得清晰,勾勒出一个完整的创伤后成长之路。
最初我拒绝接受现实,选择逃避。但越是逃避,痛苦就会越深。这前期的经历告诉我,不要逃避,要面对。日后,每每我遇到挫折,难受得不知所以时,总是会告诉自己,无论快乐痛苦,都是人生的一种体验,像敞开怀抱拥抱幸福一样,也打开心扉接受痛苦吧。这是最好走的一条路。
当我愿意去接受事实,我发现创伤撕碎了我原本的价值观,许多未知的东西浮现出来了,一片狼藉。我开始重新陷入痛苦,一方面,我苦苦挣扎,不停地为了恢复内心的秩序奔波,试图回归到从前。但我发现,原本的世界观即使被重新搭建,也变得异常的脆弱,一推就倒,自欺欺人而已。于是我退回到十字路口,选择改写自己的思维模式,重新构建自己的价值观。在新的价值观下,我不再是顾影自怜的受害者,是经过创伤之后而更加坚强的成长者。
创伤后成长让我再在沉迷于自己构建的完美城堡里,认识到生命的不确定性和人事的多变性。不确定性才是人类存在的本质。也让我明白自己所做的任何决定皆有后果,我们从一开始就要对自己做的决定负起责任。
奥尔德斯·赫胥黎说:经验不是一个人的遭遇,而是他如何面对自己的遭遇。在每一个十字路口,每一个决定,都能把我们带向不一样的远方。我想,在面对痛苦的同时,我们都有能力从中突围,区别在于,你自己是否愿意。很难,但结果,定是好的。
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我觉得不错,你看如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