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焱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91514/ebc128b33c407577.jpeg)
读书目的:学习打破“元无知”的方法,锻造学习力/规划力/决策力/创新力/习惯力,找出至少1个自我改变的触动点。
十行采集:
1.你的思维能力,决定你的人生高度。
好的思维工具能极大地提高处理问题的效率,在面对复杂抽象的问题时,思维工具能让知识发挥出更大的效能,让你在工作和生活中事半功倍。
2.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应该同时用两种心态要求自己和对待世界:
第一,对自己可能进入的无知状态或不了解的领域保持一种警觉和好奇的心态;
第二,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洞察能力保持一种乐观和自信的心态。
也就是要成为“警觉的乐观主义者”。
3.只有从“把思考作为方法”“把思考作为答案”真正转变为“把思考作为习惯”,才能更好地探究问题的本质。
———————————————————————
4.在职场上,新人往往是最谦虚的,他们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会虚心请教别人,甚至举一反三,把新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横向迁移到其他领域中去,所以他们总是进步得最快。
5.“邓宁-克鲁格效应”,简称“达克效应”:
无知或能力差的人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通常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
•不能正确认识到其他真正掌握此项技能的人的水平;
•无法认知并正视自身的不足,以及这种不足的程度;
•能够经过恰当的训练大幅度提高认知水平,进而认识到并承认自己之前的无知。
6.真正可怕的是“元无知”,也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识的欠缺让我们对世界构建了扭曲的认知地图,而这些误解会严重影响我们的选择、行为和观点。
7.一个站在“愚昧之巅”的人,在故步自封的状态下才是最舒适的。这时,只有真实有效、有冲击力的反馈,才能让他跌下“绝望之谷”,破除错觉,让他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开始主动学习。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91514/4d6d54587d6db0a0.jpeg)
8.如今,教育赋予我们的方法性知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多,而对于事实性知识的获取却往往被人忽视了。
现代人的一个常见问题,就是试图用方法性知识取代事实性知识,但事实表明它们是无法互相替代的。
9.谷歌效应:人类的大脑更容易记住信息所在的位置,而不是信息的具体内容。
在互联网时代,大脑形成了一种新的学习和记忆机制:更少地记忆,更快地遗忘。
10.有一样东西你没法上网搜索,那就是你脑海里并不存在的观点。
一行精华:
你的思维能力,决定你的人生高度。
要成为“警觉的乐观主义者”。
“元无知”,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现代人试图用方法性知识取代事实性知识,但事实表明它们是无法互相替代的。
触动,反思,改变:
当我们自我感觉良好,似乎啥都知道的时候,其实正处于“无知”的“愚昧之巅”,需要有人或事去惊醒和打碎我们的美梦。
虽然随后我们会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与愚昧,落入“绝望之谷”中,但是唯有这样的不破不立,我们才有机会走上“开悟之坡”,最终踏上“可持续发展的高原”。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更要有意识地去掌握更多的事实性知识,同时不放过任何可能暗示我们“无知”的反馈信息,这样才能打破“元无知”。
无知不可怕,更不必羞愧或悲观,努力当一个“警觉的乐观主义者”,这样的心态更有助于自己“出谷”和“爬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