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目标-计划.png“但凡要给自己定目标,考虑时间管理、效能提升的人,都绕不开这三个概念:任务、目标和计划。”
目标有哪些?
目标类别.png前置概念:行动(Action)
行动.png“行动,指的是通过一步操作即可完成的、不可细分的最小事项/活动。”
说明:
-
概念中“一步操作”、“不可细分”对不同人的能力而言,标准是不一致的。
-
“不可细分”一词对于不同人、在不同阶段、不同情绪状态下,都是不一样的。
-
任何任务、目标、计划都需要转化成行动才能被执行。
所以,“行动”这个概念的用法,通常有两种:
• ** 规范描述:当你提到“行动”时,其中必须包含动词。
• 落实任务**:用话术的方式来帮助自己思考某任务是否可以落地。(现在已经分解到行动的层级了么?可以执行了么?——话术)
行动:
它表示一类可以直接行动的事项,必须以自己的能力为标准判断。
需要持续分解(依据管理成本区间来决定分解程度)直到可以被执行。
其次,任务(Task)
任务是由若干行动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事件/活动集合,任务可以通过一定方式分解成行动。
我们可以将其理解成:
只要不能一步完成的事项/活动都是任务。
任务:
• 若干行动。
“若干”:一个或者多个。存在由“一个行动”构成的任务。(行动是一种特殊任务。)为了更好地区分,未来再提任务时,指两件以上(含两件)行动组成的事件集合。
• 有机组合的集合。
比如说“一边在家吃饭,一边在电影院排队买票”就超出认知范围,这就不是“有机”组合。
• 一定方式分解。
任务是可以被分解成行动的,不同人掌握的分解“方式”不同。可能有些任务当你无法分解时,你需要找到有效的“方式”去分解。
说明:之所以有任务,就是因为通过实施任务,可以得到结果,而那个结果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目的:Purpose),任务只是达成结果的执行载体。
落实任务.png**第三,目标是什么,它跟任务和行动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
目标类别.png
目标管理中的“目标”是个多义词,它包含非常丰富的内涵。
随着时间长度的不同,处理它们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说:
“叫外卖的目标”。
“人生目标”。
这两者的管理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可从复杂中找到核心规律来重新认识目标。
让我们从“任务和目标的关系”来切入来理解复杂目标体系。
【重要】:
目标管理非常复杂,那说明它是在现实世界的投影。它的本质应该非常简单,在真实世界中有极简规律对应。
而任务和目标的关系,就是这个极简规律:
目标的复杂程度,是由任务决定的。
也就是由任务中行动的多少决定的。
(行动越多目标越复杂)
目标是什么?
-
目标,目是指眼睛,标是指标准。
目标就是视野范围内可以看到的标准。 -
目标管理中有个著名的SMART原则。
这是目标有效性分析模型。
任务和目标是什么关系呢?
答:目标是任务的固有属性。
目标是任务的固有属性.png
如:一个任务的目标属性也可能有不同的值。
我们从最小任务——行动的目标来看:
把一小碗面条吃完(行动)的目标是什么呢?
这里要说明的是这样一个道理:即便执行同一件任务,因为目的(Purpose)不同,所需要达成的标准(目标)也是不同的。
所以,要多训练自己对应“目的-任务-目标”的能力。
才能对一个任务的目标有更好的把握。
总结这个部分的5个关键要点:
- 目标是眼睛中可以看到的标准,用这个定义可以解释SMART原则;
- 目标很复杂,为降低管理成本,要从一个点切入理解,这个点是“任务和目标的关系”;
- 目标是任务的属性,任务和目标的关系是:任务是对象、目标是属性;
- 任务的目标属性有不同的值,任务之所以体现出不同的目标属性,是由执行任务的人背后的目的所决定的,目的不同,即便同一件任务,目标也不同。
- PORT模型中的O-目标,其实蕴含在任务之中,根据目的不同,目标也不同。这就是“做任何事前必须要澄清目的”的底层逻辑。
此外,这个部分还隐含了个知识点,
一个任务的目标是否复杂,
取决于任务大小(包含行动的多少),
任务越大目标越复杂。
原因:由多个行动有机组成的任务
既具有整体的任务目标属性,
也具有分解后的每个行动的目标属性
(每个行动都拥有目标属性),
所以,如果包含行动越多的任务,
目标管理就会越复杂。
只有一个人能力水平很高
(执行过的任务多,尤其是复杂任务多),
他才可以对一个复杂任务的整体目标进行判断,
才能提出类似“一年赚取500万”、“GPD增长8%”、“成为全国著名的目标管理专家”等整体目标,
还知道如何通过分解任务达成这个目标。
正是由于反复多次刻意训练,
对行动、小任务的目的-目标澄清有着十足的表征,
才拥有了提出整体目标的能力。
如果没有充分训练,
虽然可以提出整体性目标,
但是该整体目标是否可以实现是不能有效把握的,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提不出复杂目标(比如:中长期目标,或者直接给出下个月的目标或者自己未来工作发展目标),或者提出目标也是白提的根本原因。
给初学者一个建议:
任务和目标的关系。
必须是先有目的、后有任务、再有目标,
强烈建议按照细分流程刻意练习的,
只有训练多了,
才能直接提出整体目标。
计划
计划是为了达成任务的整体目标,而对任务分解出的行动进行排序的方式和结果。
分解一下:
• 为什么要有计划?为了实现任务的整体目标。
• 计划是什么?是方法。
作为动词使用,计划(安排)某某事情;
也是结果,作为名词使用,做出一份计划。
当它是动词使用时,主要对行动进行排序。
排序之后的结果,就是名词形式。
• 排序是什么意思?
通常来说要对行动的先后关系、重要程度、执行方式进行考虑。
最终排列行动的串并行执行关系,就是排序。
还是看不明白,依然画图来看:
任务行动计划.jpg
计划这个概念包括:
- 排序
- 排序后的结果
——这两大部分。
以上“任务和计划”的关系你看懂了吗?
来,我们考试一下看看:
• 日计划是 ?
• 月目标和月计划是什么关系?
• 目标和计划之间是什么关系?
• 什么样的人可以制定年计划?
• 当拥有什么能力之后,制定年度目标能更靠谱一些?
综合总结本文,请看图:
目的达成.jpg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
(想得到-期待导向、想逃避-问题导向)。
但是水平不同,效能不同:
水平低的就会瞎做事情。
以为自己可以得到想要的结果。
这种无意识、无方法的人效能通常很低。
来看看高水平的人——
他是既知道自己要什么、
还知道怎么去得到的人
(做对的事,把事做对)。
做对的事与把事做对.png
他的做法是:
先去分析如果想要实现目的,
需要得到哪些结果;
通过结果推导出任务以及任务所需要达成的目标;
之后把任务分解至可以执行的行动;
再对行动进行排序形成计划;
按照计划去执行最终达成目的。
高能人士.png
这是一个完整的流程,
具体执行的时候,
要根据目的和任务的大小来选择相应的标准,
哪个环节要做成什么样的,
哪个环节可以省略,
这些标准的形成来自于刻意训练。
这是所有自我效能提升类学科,
(目标、时间、任务、行动管理)的底层逻辑,对于上图标准的把握、对流程的应用能力,
直接体现出一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
也决定了一个人的效能水平。
本文四大基础概念以及概念间的彼此关系。
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
第二、三个习惯的支撑性概念。
真正理解了概念,才能理解以终为始和要事优先。
才能真正提高效能。
目标管理、时间管理、任务管理等等的自我管理方式,是以终为始、要事优先的具体方法论。
以上内容皆根据永澄老师公众号文章编辑。
永澄老师公号.png做图感受:
第一次做全凭野蛮方式,想当然的去做。
后来看了慧敏的图,发现是一个一个的图。
本篇就分开了。
但后续看到小柠檬的图是整个系统的图。
又觉得,得根据文章来构图。
还有我们用的不是同一个类型工具,虽然都ProcessOn。
看来要购购购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