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看见孩子》:行为是了解孩子内心困境的线索

《看见孩子》:行为是了解孩子内心困境的线索

作者: 心理咨询师卜彬 | 来源:发表于2023-12-24 17:18 被阅读0次

    “我家大宝最近总是欺负妹妹,对大人没礼貌,怎么说她都没用。”

    “我家孩子12岁了,一点也不听话,快被他气死了。”

    行为是了解孩子内心困境的线索,也往往能反映整个家庭的症结。

    分析了行为,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就能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欠缺哪些技能;就能知道父母在意什么,可以在哪些方面改进;就能把“这孩子什么毛病?”转变为“孩子有什么难处?我能做些什么?”

    理解行为只是冰山看得见的部分,看不见的是孩子渴望被理解的内心世界。

    我们的目标不是塑造行为,而是培养人。把关注点从“结果”转向“关系”并非一定要放弃管教。既改善孩子的行为,让孩子更懂事,又增进亲子感情,二者可兼得,真相不唯一。我们不必左右为难,可以左右逢源。

    “本心善良”是第一原则,是一切改变的基础。“本心善良”指的是,我们所有人在内心深处都是富有同情心和爱心、善意的。

    一旦我们对自己说:“没事,放松……我爱我的孩子……我的孩子也爱我……”我们的做法就会改变,我们就能挣脱挫败感,控制愤怒情绪。

    没有哪个父母愿意把自己想得既苛刻又负面,总把孩子往最坏处想。可一旦遭遇亲子冲突,我们往往就会下意识地认为孩子居心不良,并且据此采取行动。

    我们说:“他真以为这样就能蒙混过去吗?”这是因为我们认为孩子在故意欺骗我们。我们问:“你是不是有毛病?”这是因为我们认为孩子的想法有问题。我们大喊:“你明知道不能这样做!”这是因为我们认为孩子在故意忤逆或挑衅我们。

    我们也以同样的方式苛责自己:“我这是怎么了?明知道不能这样!”然后陷入绝望、内疚和自我否定的泥沼。

    认为孩子的出发点是好的并不是要为他们的不良行为找借口,也不是要纵容他们。

    一旦我们理解了本心的善良,我们就能把人(孩子)与他们的行为(不讲礼貌、打人、说“我讨厌你”)区分开来。把人本身与他们做的事区分开来,是引发深刻改变,同时又不影响亲子感情的关键。

    只要你认定孩子的本心是好的,你就会坚信他们有能力展现出好的行为,做出正确的事情。而且,只要你认为他们能够做到,你就会为他们指明道路。

    如果你能让孩子拥有安全的空间来试错,而不必担心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那么你就能促进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并且最终让孩子与你走得更近。

    太多人的父母习惯妄下评判而非探究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习惯批评而非理解,习惯惩罚而非与孩子对话,就像他们的父母曾经对待他们一样。如果不去刻意纠偏,历史便会一再重演。

    如果我们把行为看作需求的表现,而非本性的彰显,我们就能帮助孩子重新认识他们本心的善良,并在这一过程中改善他们的行为,而非用孩子的缺点去羞辱他们,让他们觉得自己遭到了冷落和忽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见孩子》:行为是了解孩子内心困境的线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ojh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