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不少事,扬汤止沸是常态,釜底抽薪却很难。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第76节《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之后,这种感觉更明显了,越是学习困难的孩子越是要利用他们生来就具有的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去激发兴趣,还得给到孩子们足够的自尊——这是釜底抽薪。
可实际情况却很难如此,越是学习有困难,越被盯得死死的,不断的被耳提面命,被唠叨,被训斥,被贴标签,被严防死守——这其实是扬汤止沸。
近期的共读,策略有所改变,以几个导读题提前群里公示的形式,推动学友们提前阅读,这样的阅读告别了浪漫期的信马由缰,进入了精确期的收获颇丰,感谢德静老师高屋建瓴,感谢华云老师的模范引领。
德静老师抛出以下4个问题:
1.教师的职业本质是什么?
2.教育者对学生生的诊疗有哪些原则?
3.以彼嘉为例,谈一谈如何转化一个学困生?
4.思维课的优势是什么?
这一节之前读过不下两次,可只是泛泛而读,是那种“脚踩西瓜皮”的泛泛而读,包括那次早读群轮我梳理,还是云里雾里。
针对这几个导读题再次打开认真阅读,
一,粗浅的收获
(1)教师的职业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我在19个自然段里寻寻觅觅,找到两处疑似答案:1.研究儿童的智力情感道德发展情况,对暂时有困难的孩子们,找到相应措施,提供及时、有用帮助,当然了,最好能提前预防。2.能让儿童体验到人类最崇高的认识和创造的乐趣。
(2)教育者对学困生的诊疗原则有哪些?
啰里八嗦的,我找出4点:给孩子们自尊和欢乐,教会他们思考,给他们提供书籍,用关心和耐心一以贯之。
(3)如何转化学困生?以彼嘉为例
彼嘉是一个值得同情的孩子,他进入学校时存在着严重的学习困难:5岁了还不懂得什么是游戏,6岁了连数字五都数不到,往前追溯,这孩子真是后可怜的,父母亲有酒精中毒症,他打小就有耳聋的奶奶看管,整天被关在家里,没办法接触别的孩子和外面的大自然,还患过传染病……
教育是“来料加工”,交到老师们手中的彼嘉就是这个样子的。
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那群有爱心、聪明的、有教育智慧的人是怎么转化他的呢?
1.带彼嘉到大自然中去
经常带他的大自然中去,比如田野、树林、河岸,也带他到工厂车间里去,到实验室里去,到小加工厂去,这些地方有各种物品、事物和现象,会让彼嘉,原本迟钝的感知带上鲜明的情感色彩,进而在他的头脑里唤起惊奇和赞叹的情感。
2.好奇心点燃认识的欲望
彼嘉不是真的对这个世界封闭了他的认知,而是因为小时候特殊的经历,世界在他面前过早关了大门,没关系这群老师们通过思维课来给他“补这缺失了的课”,这个过程绝非一蹴而就,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静待花开。
哪怕偶尔的一次火花乍现,也要精准捕捉,捕捉到他的好奇心和爱钻研的精神,帮助他寻求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答案的能力,然后辅助他增强认识这个世界的欲望——原本缺失的欲望。
3.再教他观察世界
到这个时候还不要太功利的强迫他学对其他孩子来说很容易的教材,更不能逼他死扣书本,要给予他特别的关心和耐心,给他量身定做难度较小的作业,及时给出正面评价。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彼嘉的尊严感,而尊严感正是智育发展的必需“养料”,因为尊严感能给彼嘉带来内啡肽(一种能调节情绪,让人更加专注和自信的生命递质),到这时候培养智慧发展大脑,教他去观察事件,发展他的智力,才有更多的可能。
(4)思维课的优势是什么?
书中第15段谈到思维课,孩子们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周围的各种形形色色的自然现象,透过思维和情感棱镜的折射,能够变成使儿童昏昏欲睡大脑苏醒过来的刺激物。孩子们就会关注是什么(what),怎么样(how)和为什么(why)。
以上内容是我自己摸索阅读所得,读书会上和大家思维碰撞之后,解读当然又向纵深推进了不少。
二,共读中新收获
原来,本节一开始就告诉了我们教师的职业本质是人道主义者。
刘老师从“大道”(《道德经》)的纬度也阐释了教师的职业本质,他说不言之教和师范之教其实才是教师的职业本质。
这让我想起联系到下午看自然传奇栏目时,讲到中华鲎,每一对中华鲎“夫妻”在海滩上产卵之后,必须得抓住潮涨的机会回到大海,所以小中华鲎们和自己父母相处的只有一次潮涨潮落那短暂的时光!可这丝毫不影响幼小的中华鲎成长之后快速适应海洋的世界?这不就是依着本能、靠着不言之教生存的明证么?
关于教育者对学困生的治疗有哪些原则?德静老师站在专家角度提出了两点:尊严感和智育,简明扼要又高屋建瓴。
尤其是那句“学生最需要的是人格尊重,而这远远重于知识”,简直就是醍醐灌顶。
致力于深耕教育热土的德静老师,在解读本节内容之余又带着大家往纵深处挖了一层,转化学困生面临的困难有哪些,这可是大家共同的痛点。比如孩子们的基础实在太差,差得简直就爱不起来;比如转化学困生,对教师的要求太高,需要更多专业的训练,而目前这样专业的、针对性的训练暂时还没法“浦大喜奔”;比如时间不足,包括教师自己包括学困生双方……
热心教育是一种情怀,即便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德静老师以自己热辣滚烫的经验给出策略:多读书为自己多充电,切忌急功近利,常规教学间隙有梯度找孩子谈心,也可与书信联系相结合,尤其她推荐利用寒暑假家访,她可是教育界的“家访大王”呢。
怪不得孟子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自读啃读加共读,我真正明白了,越是困难的孩子越要给他们自尊,这是底线,然后想方设法点燃激情,唤起好奇心,这是真正的釜底抽薪,而非“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舍本逐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