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禾 撰
余旧年时,在山遇一人。其居松林久甚,未尝知山林外事。
时夜也。月光阙影,风木浮动,忽闻击石之音,杳杳冥冥,中夹唏声,如泣似嘻。寻而往。月既愈明皎皎,和风清清。乃见一人,素衣白发,目多忧怜、惨惨然,唱吟中古音,非今世之人也。
问其人:先生何人者耶?曰:捣文者也!何为捣文者邪?示其手。再问。捣文者哂笑:小子竟不识千百年眼。再示。拾杵臼中残墨,上有文二三,皆若金篆,然字字非可辨其真意。又悉授于我法,谓曰:望汝来去没忘之。遂隐遁不见。予泣别离,再拜而去,然时出山林,已是天白。
予世中游走数十载,及至老年,忽一日,夜深无梦,游月御风,吹花乱眼,迷蒙之中,见一人白衣苍发,于庭前舞杵捣臼。
心甚异之,则问曰:先生何事耶?曰:小子竟忘也欤!乃忿而啮舌,绝气喷血,肤即煞白,臼皿皆红。盖死尽矣。
翌日,妻晨闻来,惊诧余白发垂然。余持镜视,面目已然昨夜之翁叟矣。再往前庭,人不见尸,不知所踪。予愀然喟叹,不能释之于怀。
尔后数年,予葬别亡妻,反还旧梦之山林,方始忆及。便拾遗文字万千部,日夜不寐,终始捣之。望有来顾,示其捣文,长漫俟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