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二之具

作者: 穿大T的左莫 | 来源:发表于2019-02-27 07:09 被阅读29次

唐人制茶有七道工序,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蒸而不捣者为散茶,捣而不拍者为末茶。

茶经二之具

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意思是留给子孙满筐黄金,不如教其熟读一种经书。

籝,是一种采茶人背着采茶叶用的竹器,又称为笼或莒,容积大小分为五升、一斗、两斗、三斗。

茶经二之具

宋代,人们制茶时更加重视蒸茶。在蒸茶的时候,宋人把清洗过的茶叶嫩芽放入甑中,用大火煮沸水,芽叶蒸制既不能太熟,也不能太生,“蒸太生则芽滑,故色清而味烈;过熟则芽烂,故色赤而不胶”。

蒸茶时用到器具主要有灶,釜,甑,箪,篾。

制茶之灶使用无突之灶,不要带有烟囱,这样能使火力集中于锅底。

和无突之灶组合的锅口外翻且有唇边的釜。釜,古时的炊具口径小,是锅的前身,汉字“釜”表示一种器物,圆底而无足,必须安置在炉灶之上或是以其他物体支撑煮物,釜口是圆形,可以直接用来煮、炖、煎、炒等。

脐是釜浇铸时形成的收口,脐长,又在正中间的釜,导热快,水从中间热起来,煮茶时茶末容易形成,口味更加香醇。

甑,古时蒸煮炊具,和今天的蒸锅类似,用木头或陶土制成,在使用中用泥把甑与釜连接的部位封上。这样做是为了尽量多地利用锅釜底部的热量。

箪,古代盛食的圆竹器,放在甑中

篾,竹子劈成的薄片

蒸茶的时候,竹篾系在箪子上,以便取放竹箪,把茶叶放在竹箪上面,箪置于甑内,甑置于釜中,蒸好后就从竹箪上倒出来

杵臼,又叫碓,用于捣茶的杵臼是最好的。杵臼的使用历史非常久远,在新石器时代便出现了这种器具。它最初用于捣杵粮食,后来用途越来越广泛,种类名称也越来越多,有研钵、乳钵、擂钵。在民间,它的类型有舂米桶、捣药罐、蒜臼子。

茶经二之具

“规”“承”“檐”是唐代制茶第四道工序“拍茶”中所用到的几种物品。蒸熟的茶菁在没有凉却之前,要赶紧放到杵臼中捣烂。把茶菁捣成茶泥状后,就要倒入“规”中,然后加以重力拍击,使之成一定形状,此道程序谓之“拍茶”。

茶模的下面要放檐布,这种布褶纹很细,表面非常光滑。它的作用是在茶泥被击打坚实紧密并完全凝固后,可以轻而易举地拉起檐布取出团茶,然后拿去晾晒。

晾晒时使用的器具叫做芘莉,芘莉,竹制的盘子类器具又称篣筤属于筛子的一种。筛子这种器具和中国传统的茶、酒联系都非常密切,晾晒茶饼的时候要用芘莉,喝酒的时候也会“筛”一下再饮用。

经过蒸、捣并放入模具中成型的团茶,虽经晾晒,但其水分并未全干,易霉变,因此需要焙干后存藏。在烘焙之前,需要将晾干的团茶用棨钻出孔眼,再用竹制的扑把它们穿起来,以便放入烘干设备上焙干。

最古老的烘干设备使用的是焙和棚,随后才出现了专用于烘干的焙茶坞、焙茶窟、焙笼、茶焙等器具。

棨,又称锥刀

扑,穿茶饼用的绳索或竹条

贯,焙茶时贯穿茶饼的长竹条

焙,地上挖深两尺,宽两尺五寸,长一丈的坑

棚,又称栈,木制而成的架子,放在焙上,分上下两层,相距一尺高,烘焙茶饼用。茶半干时,升到棚的下层;全干后,升到棚的上层。

穿

为了便于称量和运输售卖,在焙茶至干燥之后,要用穿把茶饼按照一定的重量串起来。

穿,既代表了工序和工具,也是衡量茶饼重量的单位。通常使用竹篾或树皮细条做成。

古时候的存藏条件非常有限,为了能够创造一些干燥的条件来储存物品,常常会建造煴阁。育与煴阁相似是专门用来存放烘干茶叶的,大小可作一间储藏室,密封性上,要求比煴阁要高很多。

育是一种保存成品茶的竹制器具,有防潮、烘干功能。在潮湿的季节焙茶时,人们把“育”放在木板架上,然后把茶置于中层的隔板上,隔板下面有贮火的器具,器具里面是带火星的糠灰,用微热驱散潮气。

相关文章

  • 跟我一起读《茶经》22· 唐时煮饮茶之二十四器

    进入《茶经》第四章——《四之器》。 与第二章《二之具》有何不同呢? 《二之具》讲的是...

  • 《茶经》二之具

    二之具 第3课 籯,一曰篮,一曰笼,一曰筥。以竹织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

  • 茶经 · 二之具

    籝,一曰篮,一曰笼,一曰筥。以竹织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负以采茶也。 灶无用<穴犮>者,釜用唇口者...

  • 茶经•二之具

    二之具 籝(yíng),一曰篮,一曰笼,一曰筥(jǔ)。以竹织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负以采茶也。 ...

  • 茶经二之具

    唐人制茶有七道工序,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蒸而不捣者为散茶,捣而不拍者为末茶。 采 黄金满籝,...

  • 茶经.二之具

    【茶经.二之具】笔记第三篇 陆羽,在湖州的时间还要长,已经成为名仕,公元761年,写茶经,恰恰就是到达湖州的时候。...

  • 恬淡讲茶经 (D8)

    灶,无用突者。釜,用唇口者。 --------陆羽《茶经•二之具》 制茶之...

  • 恬淡讲茶经(D13)

    棨,一曰锥刀,柄以坚木为之,用穿茶也。 --------陆羽《茶经•二之具》 ...

  • 恬淡讲茶经(D10)

    杵臼,一曰碓,惟恒用者佳。 --------陆羽《茶经•二之具》 据记载,杵...

  • 中博荟·茶道有礼 || 在这里,你会遇见喜欢的一杯茶

    所谓茶道,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 ——陆羽《茶经》 【茶博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茶经二之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ot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