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都知道《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它的作者是海伦·凯勒,一位从小失明的盲人。她在书中这样写道,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是一个紧张的日子。我要将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叫来,好好端详她们的面孔;
第二天,我将欣赏壮丽的日出,之后前往博物馆,去看一看人类和自然的历史面貌;
第三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中度过,到为生活而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体验他们的快乐、忧伤、感动与善良。
如此真情流露的独白,让我们感动不已,但事情真的如海伦想象的那样吗?
且慢,我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本书叫《火星上的人类学家》,它的作者奥利弗·萨克斯是一位脑神经外科医生,书中讲述了他亲身参与的很多病例,其中有一则是这样的:
火星上的人类学家有一个人从小双目失明,在他五十岁的时候,作者给他做了一个手术,让他重见天日,可是结果却令所有的人大吃一惊:
他虽然能“看到”却无法“看见”。
这话好奇怪啊,看到了不就看见了吗?
原来外部世界的各种色彩、线条都能进入他的眼睛,但是他却无法辨认出任何东西。
咱们正常人看世界,是把进入我们眼睛的各种光线、色彩、线条等进行“分门别类”,整理出先后秩序,区分出前景和背景,于是我们就“看见”了。
而这位盲人从小失明,他没有经过任何这种训练,他理解不了混杂在一起的各种光线、色彩背后的意义。
比如,他无法看到三维立体的图像,他眼中的一切都是平面的。他看到别人的脸是模糊的,要是没有听到声音,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把那模糊一团的东西认为是一张脸。
他也无法判断距离,他认为他所见到一切移动的事物,都会“触碰”到自己的眼睛。曾经,他借助一根拐杖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横穿马路,如今,因为视觉不能告诉他物体的远近,他会被过往的汽车吓得魂飞魄散,哪怕汽车离他还很远。
如果他想正常生活,那怎么办?只好重新闭上眼睛去摸、去听,这才是他的世界。
假如海伦·凯勒重见光明,她无法看清朋友的脸;她也没有立体视觉去领略达·芬奇画作的精妙;她更无法在大街上观察人们的生活……
我亲爱的朋友,海伦·凯勒是不幸的。但从某种意义来说,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像她一样,是一个无法想象“真实世界”,或者说即使去想了,也极大概率是错的,这样一位可怜的盲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