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进入质疑人生意义的周期,所以再反思一下自己日常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向上的欲望,所以对自己有很多的要求,认为自己“应该”做什么事,“应该”做成什么样。
但是实际的困难却比想象的要大,而自己却没有想象的强。
这个“应该”的景象,是自己主动的理想,还是对自己的逼迫,对主动性有非常大的影响。
没有了主动性,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质疑做这些事情的意义。
主动性和人生的意义关联,人生的意义能够支撑主动性。如果我们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意义,就会陷入空虚之中。
普遍的人生意义是不存在的,每个人的人生意义是不同的,这个需要自己的认可,并且强烈的信仰。如果没有人生的意义,找到一个意义往往非常重要。
我一直没有确定的、让我心向往之的人生意义,所以“坚持”两个字特别被动,耗费心神。当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心神耗光,会有一段时间的颓废期。等心神重新充盈,又再信心满满地开始下一段努力。
所谓“间歇性”努力就是这个样子的。
如果说好的习惯,我也有一些。
第一,跑步。从14年8月开始晨跑,每年大概接近1000公里,跑过了十几个半马,两个全马。也会有间断,但都能捡起来。
跑步的动能并没有来自意义,来自于自己的承诺。也会觉得跑步累,但如果不跑步,似乎就违背了自己的承诺。
第二,晨起拉伸。这个应该也有一年多了,算是一天开始的仪式。自己定了几个拉伸的动作,把大腿、腰、肩、背、胸拉伸一下,前几个月因为颈椎的问题造成左手经常发麻,又添加了颈部的动作。
这套拉伸基本上每天都在做,一个月可能有一两天的空缺。这个来自于习惯,因为不复杂,大概5分钟左右,洗漱完毕后一遍听新闻一遍拉伸,感觉挺好,反正也不知道是心理安慰还是实际效果。
今年一直在让自己坚持的,有冥想、日更、记录时间、和家人视频等几个习惯。
冥想我也做了很久,但没有安排固定时间,所以经常会遗漏。今年主要放在早上叫女儿起床,她去洗漱的时候,但遗漏很多。主要从冥想并没有看到效果。
日更,马上就有两个月了,仗着疫情期间时间比较充裕,还每天都写点东西。但是这个形式,可能收获并不大。我想通过日更锻炼写作能力,但效果不明显,并不是说积累不够,而不不够“刻意”。我前两天写了“刻意练习”这个方法,对比这个方法,现在还太随意。正确的姿势,应该列出练习的步骤和内容,保证每次练习都是有目的的。还应该有导师指导,进行反馈,这样才是进入快速进步的循环。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但没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只是想就已经过去几十天,还没有具体的行动。
记录时间,原来用“今时间”,现在改为“timelogger”,虽然保证每天都在记,但问题是,记下来干什么?我虽然这两周的周盘点都在展示这个时间,但能说明什么呢?能给我什么价值呢?可能还是“今时间”的套路对一点,要记录自己重点领域的时间,想办法提高这部分的时间投入,其他的可能并非重点关注的。
和家人视频,主要是在老家的爸妈和妹妹家。一直心存多沟通多联系的念头,但也总是在要联系的时候心生反感,不想说什么。所以把这件事也记在日程里,多多提醒自己。基本上保持每周都能视频一两次。
这四个习惯的养成,也没有和“多巴胺”的激励系统挂钩,也没有和人生的意义挂钩,所以坚持着也不容易。自己和自己经常说说,应该也有好处,起码防止自己做着做着就忘了自己在做什么了。
今年还有几个重要的事。
注会考试。我报了三门课,难度高的会计,中等的财管和简单的战略。去年会计临考试看了大概80小时,考分27分。所以注会是要大量投入时间的事情,这三门课起码要投入500个小时以上,这就要日常都在看。可是我还没有安排好时间。
找个副业。我在瞄准写作,这也是我日更锻炼的目的。但除了日更我没有其他的实际行动,怎么处理还是问题。
工作。工作还是要做出点成绩,虽然我知道在这个上面已经没有向上进步的空间,但如何从工作中获得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收获,还是要继续思考,不能浪费时间,特别是一个不惑的中年人。
闺女的教育。这实际是最重要的事情。下一代有时候比自己还重要,基因在作祟,要把自己的基因传下去,所以关注下一代更多。我们已经改善了很多相处习惯,增加鼓励,减少冲突。我一个进步是每天晚上陪她背首诗,早上叫她起床再复习。这既解决了背诗问题,也解决了她不愿意睡觉和起床的问题。前段时间叫她起床总是很生气,因为她不起来,但反思一下自己,还不是经常赖床。既然自己做不到,为什么去要求一个孩子呢。
她还是个孩子。。。
用背诗的方法已经好多了。但这还不够,要有更多的方式来引导。引导和示范,是父母对孩子教育最重要的手段。生气怒骂解决不了问题。
啰啰嗦嗦把自己想到的事情说了一遍,只是在提醒自己要干什么,别忘了方向。至于人生的意义,寻找人生意义也是人生的意义,继续吧。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