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对后世的中国文人来说,是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化结合的盛世。国家由一个精力充沛、聪明、谨慎的皇帝治理,帝王谦虚耐心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君臣关系水乳交融,这十分切合儒家的理想。这段时间也成了后世帝王臣子追思凭吊的伟大时代。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公元626年,唐高祖传位于皇太子李世民,李渊被尊为太上皇。第二年改元贞观。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在大家的印象中,是一个富裕繁荣的时代。其实在贞观前期,唐帝国并不够富裕强大,经历过隋末的大混战,民生凋敝,人口锐减,贞观初年全国只有200万户(当然这是政府统计的人口,还有部分地方隐藏的人口)。李世民登基时,全国基本已经统一,但是周边的强势政权还有很多。东边有高句丽,西边有吐谷浑、高昌、薛延陀,北边有东西突厥。
唐高祖在位的九年,基本上消灭了全国的割据势力,国家的重心还集中在消灭敌对势力,统一全国。国家的制度承袭隋制,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
唐太宗刚刚登基,突厥趁新帝即位,率军南下,突厥颉利可汗攻击到了渭水便桥之北,《旧唐书》记载:突厥颉利至于渭水便桥之北,遣其酋帅执失思力入朝为觇,自张形势,太宗命囚之。亲出玄武门,驰六骑幸渭水上,与颉利隔津而语,责以负约。俄而众军继至,颉利见军容既盛,又知思力就拘,由是大惧,遂请和,诏许焉。而真实的情况或许是另一番情景,唐太宗送了很多金银财宝给颉利可汗,才免除这场战祸。唐太宗一直以此事为耻。之后唐太宗召集兵士在皇宫内每日操练,就是为了一雪前耻。
贞观三年八月,公元629年,唐太宗任命并州都督李世勣为通汉道行军总管,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进攻突厥。到贞观四年三月,俘获了颉利可汗。击败突厥后,西域地区纷纷来长安朝贡,请求上尊号“天可汗”。唐朝前期的军队战斗力十分强大,与许多王朝面对游牧民族的骑兵,选择筑城防守不同,唐朝十分擅长野战,可以看到很多记载唐朝几千部队出征获胜。唐太宗对外政策沿袭隋朝政策,扶植傀儡,在对方内部搞平衡。平定突厥之后,太宗继续经营西域。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吐谷浑进攻凉州,唐太宗派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李大亮等率军攻打吐谷浑。次年吐谷浑王伏允的儿子伏顺率全国投降于唐军,伏允自缢而死,吐谷浑归附于唐朝。伏顺被封为可汗、西平郡王,吐谷浑成为唐朝属国。
李世民和他的高级将领都曾身经百战,多人有灭国的战绩,李靖和李世勣灭掉东突厥,侯君集灭高昌,在贞观一朝李世民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只剩下最后一个强大的对手——高句丽。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导致国灭身死。
贞观十九年二月,公元645年,唐太宗率领十万军队征讨高句丽。营州都督张俭击破高句丽军,斩首数千级。李勣等攻占盖牟城,获二万余口,粮十余万石。张亮攻占卑沙城,获男女八千口。李勣、李道宗又击败高句丽步骑四万,斩首千余。车驾渡过辽水,唐军李勣攻破辽东城,杀高句丽军一万多人。唐军契苾何力击破高句丽军,斩首千余。高句丽北部耨萨(北部耨萨相当于都督)高延寿、高惠真率领高句丽、靺鞨兵十五万救安市,与唐军发生大战。唐军打败高句丽、靺鞨兵,斩首二万余。高延寿等将领率领剩余军队依山自固,唐军包围了他们。高延寿、惠真率众投降唐军。唐军缴获马五万匹,牛五万头,铁甲万领,以及大量其他兵器。高句丽举国大骇,后黄城、银城都自拔遁去,数百里无复人烟。唐军攻占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迁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入中国者七万人。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唐军斩首高句丽军四万多人,唐军死了接近二千人。唐军攻打安市城时,因为“辽左早寒,草枯水冻,士马难久留,且粮食将尽”,安市城久攻不下。唐太宗下令班师返回。唐太宗去世的前一年,厉兵秣马打算第二次进攻高句丽,只是唐太宗去世,把灭亡高句丽的任务留给了继任者高宗李治。
疆域军事上的胜利,奠定了后世100多年的唐朝疆域,贞观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唐朝沿袭的是隋朝的政治制度,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设置中书、门下、尚书三省,贞观年间三省分工明确下来,中书省出诏令,门下省掌封驳,尚书省管执行。同时政事堂议事的模式已经成熟。地方上,设置州、县两级结构,长官分别为刺史和县令。这种结构在安史之乱中破坏,中国进入地方三级结构,三级结构影响行政效率,需要更多的行政资源。文化上,唐太宗十分重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考试次数大大增加。隋唐之前二三百年的分裂时间,很多文化典籍遗失,历代历史记述紊乱,太宗年间开始重新修订文化典籍,著作《晋书》、《周书》、《北齐书》、《隋书》、《梁书》等史书。
贞观年间是把混乱的国家带上正轨的一个时期,在这段时间,政治制度得以完善,经济实行均田制,鼓励农桑,建设水利设施。文化上重新发展儒家,重视教育科举。军事上,相继征服周边各个强力势力,避免外敌骚扰。
就李世民个人来说,他本是贵家子弟,值隋末战乱,在战乱中锻炼洗礼,他的军事才能十分卓越,后来杀兄夺取帝位,或许他总想走出弑兄的阴影,一直励精图治,十分注重后世声名。李世民对待功臣还是比较好的,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许多功臣都得到了陪葬昭陵的殊荣。
《旧唐书》对唐太宗评价:千载可称,一人而已!虽然这句话有些夸大,但唐太宗确实是不世出的英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