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中推荐
a.电影:《美丽心灵》《福斯特对话尼克松》《朗读者》《革命之路》《是,大臣》
b.书籍:《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华罗庚《奇特的一生》格拉宁
Ⅱ.关于技巧
a.输入法的改善:全拼改成“双拼”,增设南方模糊音(不区分z/zh之类)
三.记录
1.心智真正成熟的人在一些情况下能够做到无需亲自经历,仅凭思考就能得到深刻的体会
2.
出于同一个疑问“学这个有什么用?”会有两种不同的回答:“不知道有没有用所以先学了吧”“不知道有什么用拒绝学习”。第二种人因为没有学习这项技能有天
碰到问题时可能会感慨“当初不懂事,要是学过就好了”然而,这对他来说,仅限于感概。再次遇到学习的机会,他依然会选择放弃因为在此之外还多了一个理由
“”现在学也来不及了,这种拒绝学习的判断,渐渐融入他的心智,从而影响到他未来的每一次学习。
3.大多数人对自身的满意程度从15岁开始持续下降,这大抵是由于不再会无知无畏造成的,当我们对自我的认知,对世界的认知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会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其实微不足道,进而开始在所谓的理想和扭曲的现实中拼斗、挣扎,直到45岁左右才渐出苦海,曲线开始上扬。
这就是一个普通人的心智、观察、感受、思索、理解、实践、回顾,直至恍然大悟或者误入歧途的实践——30年
在这漫长的30年里,由自我满意度持续下降所造成的浮躁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越是浮躁,就越是对自己的现状感到不满;越是对自己的现状感到不满,就越是浮躁。
4.统计学的优势使我们觉得,有些人过得比我们好,这是统计学的结论,也许我们应该理解结果的意义。
5.不成熟的人有什么样的特征?他们的特征你多。但一个通病就是整天都在想“我要”。
6.生活的本质就是这样,你想要什么,它偏不给你什么。摆脱这个死循环的方法只有一个——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能换的东西。要不断想办法运用心智的力量去识别那些死循环和恶性循环,然后在好像不可能的情况下跳出去。出者存,困着亡。
【拿出一张纸,将其划分为左右两半,做两个列表,左边是“我有的”,右边是“我要的”。注意罗列,完成后要尽量客观地判断,先划掉“我要的”当中那些无法用“我有的”换取的;再仔细判断在剩下的能用“我有的”换取的那些“我要的”之中,哪些是必须的,必要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并在其上做重点标记。偶尔会有一些“我要的”无法用现在“我用的”换来,却又是必须、必要,甚至不可或缺的,这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用什么样的手段再积累一些“我有的”,从而有足够资本换取那些“暂且还不到但极其想要的”——或努力勤奋,或投机取巧。投机的方式并非不能用,尽管它的成功概率实际上并没有看起来那么高,而它的失败概率甚至和它看起来的成功概率一样高。】
7.常把事情搞砸的人,对所谓的“做好”全凭想象,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因为从未“做好”过。于
是,各式各样的症状都出现了;好高骛远、异想天开、白日做梦、纸上谈兵···因为他们不懂,所以他们不现实;因为他们不现实,所以他们脆弱。他们容易受
伤,因为他们的要求太高,也因此总是做不到。
8.一些真正优秀的人,也会被别人称作“完美主义者”。更好地描述是“他们是有能力做到更接近完美的人,并且,他们一直在努力”
9.为了进步,我们必须忍受一定的未知。未知有两种:一种是永远不能解决的,另一种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也许能够解决的。
未知永远存在,这个会给我们带来焦虑。当人处于焦虑的时候,甚至可能出现一切理智都被清空的情况。另外,焦虑的情绪会让人觉得“必须要做点什么”,但是,在缺乏理智的状态下做出的任何决定和行为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一个相对有效的策略是:当有问题解决不了时,可以先把它记下来,然后继续前行。注意,一定要把它们记下来。
10.
从一个人开始从事一个职业的一瞬间起,只要足够认真、努力,他的能力就会不停地积累。如果这个人实际上向往的是另一个职业,那么他的所谓“梦想”几乎必然
使他在当前这份职业上心不在焉、无甚积累。其实,世界80%以上的职业并不过分依赖天分,更可能甚至几乎只依赖积累。
11.越是不满现状,摆脱现状的欲望就越强烈,而这种欲望会让一个人最终迷失方向,因为无论是谁,从本质上看都无法摆脱现状——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过去某一或者某些时刻的结果
,而每一刻的现状都是未来某一或者某些时刻的原因。没有人能够逃脱现实的束缚。
12.
从某种意义上看,“逆境造就成功,磨难令人成熟”之类的话纯属胡说八道,显然,在顺境中更容易成功,而且很多磨难根本没有必要。只是失败者用于自我安慰的
话以及对成功者“意淫”式的猜想而已。失败者是永远没有机会了解成功的真相,因为人最容易受自身经验的限制,而不曾有哪怕一点点成功经验的人更是无法摆脱
自身的局限。
13.接受现状是最优策略是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不要常常觉得苦(这会让人忍不住顾影自怜,浪费精力与
时间),而要想办法在任何情况下找到情趣——快乐是一种本事。这些人我遇到的几乎所有优秀的年轻人都有这样的特征:他们很少对现状不满,他们热爱自己的生
活,他们相对更不在意外界的影响,他们更专注于做事而心无旁骛,他们身处良性循环之中。
14.资源是稀缺的,并且不平均分配,因为如此,人们的主观愿望肯定不可能全部被满足,清楚的理解后还能平静的接受就不那么容易了。
虽然现实总是难以接受,坚强的你却应该坦然。以上提到的种种现实,包括【“速成绝无可能”、“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完美永不存在“未知永远存在、"现状无法马上摆脱”,】坚信并且时常把自己的一些念头记下来,然后与这几条现实对照,看着它们是否与这些现实相符。之后,你就会和所有人一样,发现自己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被一些实际上完全不现实的念头所左右。
15.一旦开始做事,问题就会接踵而至。原本做的准备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因为“经过
准备的就不再是问题”,而真正遇到的问题都是之前不曾想到的亦或是无法想像的,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往往会产生新的问题····因此,所谓“渐入佳境”最终
只能是少数人的感受,大多数人在此之前早已溃败。为什么总是错误估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因为做这个任务之前你必须分辨这个任务的属性——它是熟悉还是
陌生?
16.想要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就要养成习惯,做任何事情先判断熟悉程度。通常情况下“比一般人想的长多了”是一个屡试不爽的假设。
17.人们迟迟拖着不肯开始的原因很可能是来自于内部的恐惧:只要开始做事,一个人就要面临做错、做不好的风险。这是任何人都要面对的,对此你可能犯的认知性错误,即认为那些能够作对、做好的人都是直接做对、做好的。
18.一个人一旦开始认真做事,被嘲弄。被耻笑的几率将远远高于被夸奖、被鼓励的几率——这几乎是肯定的。做得好的人肯定会知道做好是多么的不容易,只有做不好的人才会去嘲笑别人,这也是一种测试方法。
19.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会觉得时间运动得越来越快。
【】
20.很多人实际上根本不知道自己所谓的“喜欢做某件事情”很可能只是因为那件事情相对简单、容易获得奖励而已。拖延的人并非不做事,他们做事,甚至做很
多事。拖延的人也并非不努力,他们会花很长时间去做事,但做的只是很多简单的事,他们每次回避困难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一个借口“我喜欢做有创意的事情,而
现在手上的这些事情太枯燥,我确实提不起兴趣···”
21.做任何事情,学会思考方式最为重要。
【】要学着像一个项目管理者那样思考——他们更多地关注方法,做任何事情之前,通过关注“方法”去反复拆分任务,最终确认每个子任务都是可完成的,这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功课。
【】22.无论学到什么东西,都可以接着问自己:“那···这个道理还可以运用在什么地方”反复问自己这种简单的问题。
【】23.把要做的事情记下来,并分为简单机械和相对复杂又灵活,进行搭配同步进行。并行两个任务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执行者足够了解这两个任务,其对自己有足够清楚的认识,并且两个任务是“主动并行”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