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第一次学考、选考完成了。
关于学考、选考的含意,这里就不赘述了。懂的自然懂,不懂的说明还不必懂。
小A的儿子小小A作为一名高二学生参加了这次盛考。(本人以为有盛会,就能有盛考,哈哈。)
盛考什么感觉?没有亲历过的人是不理解这种气氛的,只有同道中人才能惺惺相惜。
无论是口头说着“没事,没事,一切照常。”还是碎碎念“小心、细心。”其实内心都不同程度的忐忑。这么说吧,不至于千钧一发,但类似于绣花针落地。
小小A去年经历过一次学考,那是他第一次参加学考。小A清晰记得那次的情景:
那是去年10月。学考临进,小小A如临大敌,每时每刻都像在思考什么。每晚进门见面时的一句“爸爸妈妈”也不似往日那般爽脆,而是仿佛瓮里传出一般。
小A很能理解这种状态,人在压力之下,会调动所有的精力指向目标,自然会疏于对周围的关注。
小A回想起自己高中时代,那些个看似沉默少语的同学,本以为他们生性内向,多少年后,同学会上居然个个热情洋溢、判若两人。应该就属此类现象。
想起那次学考前父子俩关于早餐吃什么的对话,小A现在都忍不住想笑。
明天早上吃什么?小小A问。
你想吃什么?小A笑盈盈地回问。
学考前夕,早餐不要吃的太油。小小A一本正经地说。
好的。小A在心里说,这小子认真起来也够可以的。
新高考把高考的单次压力分摊到了此前的两年,学考让孩子在高一时就真切地嗅到了高考的味道。他们心目中觉得,既然和高考搭边,那肯定重要。
小A不禁想起去年国庆节,第一次学考前夕,小
小A和外婆的对话。
在学考、选考中行进国庆节过了要期中考试了吧?外婆问。
不是,先要学考。小小A答。
学考是什么?
学考就等于命。小小A说。
小A心里一惊,他把学考看得这么重啊。又一想,这小子急于说清一种感觉时,往往一不小心就用力过猛、言词夸张。
那高考算什么?小A顺势问道。
高考就是命中的命。他答。
好吧,谁也不是生下来就能举重若轻的。举重若轻是在一次次举重的过程中水到渠成的。能力长了,见多了,经历多了,内心强大了,此时举彼时的重自然若轻了。
人的一生中,很多过程是必经的,没有捷径可走,谁也不能代替谁走。这样走或那样走,都需要个体尊重自己内心,脚踏实地去走。
等到一个过程之后,若谈起,我们会说:彼时重的感觉是真实的,此时若感觉是轻的,也是真实的。尽力而为、顺其自然,缺一不可。
去年10月学考期间,小A看到有家长在群里发校门口实况照片,警戒线拉起,旁边的路禁止机动车行驶,空空荡荡。
那次考完试坐在回家的车里,小小A说:最爽的是每次考完试后同学们在一起疯狂地对答案。
对了的同学欣喜若狂,错了的同学捶胸顿足,大呼小叫也不奇怪。
小A突然想起小小A之前说过的话,高中生一直淹没在课本如诗如画的句段里,所以平时相互间对话能多白就多白,直来直去,不加修饰。
哈哈,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平衡呢,这也是一种重要的调节能力。
秋假后就是期中考了噢。当时在车里,小A随口对小小A说。
经历了学考,现在对我来说,期中考就是一粒沙。小小A微微一笑。
好吧,一粒沙。
小A知道小小A的表达又用力过猛了。但是他也明显感觉到了“经历过”所带来的不一样。
是的,举重若轻,离不开一次次的举重。学习,不仅是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成为一个内心舒展、收放自如的人。
在学考、选考中行进行进在学考、选考中,中国式父母和中国式学生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