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称赞一个人,可能说他热情、豪爽、有担当。
如今我们夸奖一个人,可能说他优秀、专业、聪明、很靠谱。
靠谱变成了一个可以和优秀、专业并列在一起的美德和闪光点。
靠谱,拆解字面意思就是靠的住、心里有数。通俗的说就是一个人能够提前谋划好事情的流程和细节,并且能够做好一件事,让我们放心交给他。
这个标准看起来应该是对一个职场人的基本要求,而事实上是高要求了。
因为靠谱意味着你要试着去掌控局面而不是操控,关注细节而又不纠缠不清,理顺流程而又不千头万绪,有执行力而不是好高骛远。也就是能够具备大局观、方向感、抓住核心矛盾、不忽视关键细节、可落地、有行动力,同时具备这些本质的人想不优秀都难。
那么如何变成一个靠谱的人呢?
罗辑思维在节目知识就是力量上说过,靠谱的人就是事事有回音、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让周围的人能够在你身上看到不确定环境里的确定性,让更多人可以相信你,可以抱有肯定的预期。
而在本书《是谁出的题这么难,到处都是答案》里作者也给出了她眼中的靠谱,那就是交付一份对职场的契约,这个契约分别包含PDCA模型的关键要素,即计划要牢记、行动之前要三思、执行过程有监督和沟通、交付时有总结。用邱天老师的话说就是:期待我们记得、期待我们想想、期待我们回应、期待我们复查。
我们在职场上见过很多人开会不带本子,带了本子不做记录,或者带了电脑而忙着处理各种其他事情,也就是带了脑袋去开会,但是只是凑了一个数而已。与之不同的是,总有人开会是肯定带笔记本的,并且对于关键环节和要点一定要做好记录,甚至是必要信息做好录音。不排除有的人就是记忆力好,不用记录也能记住全部内容,但是我更喜欢那些做好记录的人,因为记录代表一种态度和专业,我重视你说的话,我也会尽最大努力去实现这个方案。
我每年都要花大量时间去记录会议纪要,最多的时候一个能记录整理10多份,从这些记录过程中,我也在梳理自己的思路,进一步理解会议参与方的意见,也在这个过程思考解决方案和执行时可能遇到的情况。首先,我也承认这份工作肯定是枯燥的,但是我们会从中发现乐趣的,那就是智力和逻辑的碰撞,并且可以透过文字领会每个人的不同思考模式,为什么他会从这角度思考,为什么这个角度我想不到呢。这等于是在向大师偷艺。
在职场上,那些隐性条款其实是一个闭环:千言万语,是一句“你放心吧”
启,记好笔记,我记着。
承,琢磨问题,我想想。
转,凡事回应,我在的。
合,复查结果,有我呢。
靠谱也是一种态度,从按时交付到精益求精,从持续思考到有价值思考。不断打磨自己的工作模式,就像一个生产流水线,从生产到加工、从包装到仓储,直到最终交付给用户,每个环节都有工作模式和交付标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