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今天从学校打电话来,听得出情绪有些低落:“妈,我屁股上起了一个火疖子,爆疼无比。”
我说:“你是不是这几天水喝得少,上火了呢?”
“和平时差不多,喝水也不少。”
“既然水喝得不少,怎么就上火了呢,不然就是菜吃得少,你不爱吃菜,但一定要逼自己刻意多吃一点。”通话间,仿佛我也起了火疖子,开始隐隐作痛起来。
孩子又说:“这几天我那颗坏牙,上次回家时让你看过的那颗坏牙,又开始疼了,一吃东西就疼得厉害。”
“孩子,学校封闭期间,我们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你试着吃完饭后就去漱口,一定不要用凉水,记得用温水,不要去刺激它,可能会好一些。”说着,我的牙也似乎不舒服了。
今天通话是昨日孩子来电话时所未讲完内容的一个延续,学校对学生打电话是有纪律的,每次通话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因为,要给家里打电话的孩子很多,仅有固定的时间段可供学生们打电话,排队的人很多,一个人三分钟的通话时间,是不够孩子和家长多哆嗦一句废话的。
昨天孩子打电话时,并未来得及报告今天所诉情状,他昨天第一个跑回宿舍楼,打电话时还在气喘吁吁,接通电话的第一句话是:“妈,我没事,就是想给你打个电话。”
仅此一句,令我心里五味杂陈,久久难以成寐。躺在床上胡乱猜想,儿子是想家了吗?当然,这个是一定的,也让我心里暖暖的。还是在学校哪里不舒服了?或是和同学闹矛盾了?孩子性情温厚,会不会受人欺负?学习上是遇到困难了吗?......但这所有的问题,在电话里,我是通通不敢多问的,一来是时间太短,二来怕我的问话正中下怀,强化了孩子的压力,或者给他造成负担。既担心孩子有困难解决不了,又忧虑他内心不够强大,不能坚强。
毕竟,我也深知,父母不可能守孩子一辈子,所有的伤痛还要靠他们自己去正视、去鼓足勇气战胜、去靠着坚强的意志击败,从战胜困难、艰难中变得有经历、有底气。可这些,之于我们作父母而言,总是口说不过心啊,又怎愿让孩子受苦受罪啊。
因我工作过于繁忙,儿子出生六个月时我便结束了哺乳期,可能是这个原因吧,他比同龄的孩子体质要弱。学龄前,孩子几乎每月光顾一次儿童医院,症状几乎是扁桃体化脓引起了发烧,输液打针是家常便饭。孩子乖巧,遇打针之类的事由,从来不哭,任由大夫折腾一通,大夫们都特别喜欢这个“小常客”。
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他哭、我也哭,临放学时,我早早的就等在了园门口,待园门一开,我第一个冲进校园,跑到教室门口,急着和老师招呼、急着去抱抱我那宝贝孩子。此种“行径”,我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我与儿子都适应了他的幼儿园生活,方才作罢。
在孩子成长的这些年里,无论他赴外地参加比赛、还是出国游学,每一次的远行,我都无时无刻不在牵挂。
孩子现在住校,每当假期结束、送孩子返校时,从家到校的半个小时车程中,我都会有诸多的叮咛,反复予以强调,孩子一一点头称是。把孩子送到校门口、还会一直目送他的背影走远,才肯离去。
对于孩子,天底下哪有父母不是牵肠挂肚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