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说到,曾明回到别墅,喜悦的心情,自然被张晓芳捕捉到了,只是曾明面对她的追问,卖了一个关子,非得等赵武回来一起说。
“一气之下”,张晓芳和胡姣故做生气状,躲进了厨房,并且反锁了门,只是这一招并没有激将到曾明,毕竟这俩人呆在一起会有啥事呢?
曾明便安心地靠在沙发上,思考着往后的一些细节,以至于赵武进来时,曾明一点都没有发觉。
当赵武问起张晓芳和胡姣时,曾明指了指厨房,赵武探头去看:哥,她俩干吗关起门来做饭?
晓芳生气了,说我非得等你回来,才把好消息说出来。曾明不温不火地说道。
哦,这也生气?哥,什么好消息,你先说说看呗。赵武也好奇地很。
你怎么想的?我没有提前告诉她俩,就想着等你回来一起说。
我现在提前告诉你,她俩知道了,岂不会更生气?曾明边说边撸撸嘴,示意赵武去哄哄晓芳。
赵武摸了摸脑袋,硬着头皮走到厨房门口,开口道:老婆,饭菜做好了没?要不要打下手?
没有回音,只听见排气扇和灶台上蒸锅的排气声。
老婆,哥之前是逗你的,你撒点骄,哥不就提前告诉你了吗?赵武再次说道。
还是没有声音,但厨房里的晓芳已经捂着嘴笑了,生怕笑出了声。
赵武眉头紧皱,突然间耳边有人在说话:武子,你真够笨的,你不知道说,柳迎风来了……
对对对,曾明的提醒,瞬间让赵武眼前一亮。
是呀!晓芳跟自己是夫妻,跟曾明和胡姣又是至亲之人,四人之间开点玩笑,使点小性子那也正常。
柳迎风虽说是好朋友,但还未达到亲人的程度。她来了,还算是客人,晓芳最讲究内外有别,客人来了,做为女主人,肯定不能失礼。
于是,赵武更靠近厨房门,故意加重了一些语气说道:老婆,你别生气了,柳迎风经理来了……
赵武说完,就跟曾明就回到了客厅。
厨房里的晓芳一听柳迎风来了,马上收起了笑容,对胡姣笑着说:小姣,装不下去了。
胡姣也说:芳姐,也差不多了。客人来了,你这个女主人,也不能失礼。而且柳迎风还是我师傅(教胡姣学开车),我也不能太没有礼貌了吧!
于是晓芳和胡姣打开厨房门,走向客厅,边边还边说:柳经理(柳师傅),你凤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
俩人的话还未说完,又几乎异口同声地问道:柳迎风呢?
曾明一本正经地坐着,而赵武虽说是背对着晓芳和胡姣,但乐不可支地,双肩有节奏抖动的样子,也瞬间让晓芳明白:上当了!
晓芳美眉圆睁,气冲冲地走到赵武跟前说:好啊!骗老婆的本事,越来越大了……
看到冲上来的晓芳,曾明却轻描淡写地在一旁指挥道:武子,拥抱她,再吻她!
赵武果真听话,一把揽过晓芳,双臂有力地拥抱着她……
晓芳刚想说话,赵武的大嘴就堵了上去,如此反复,晓芳一句话都没说出来。
晓芳在赵武热情地拥抱下,几无挣脱之力,干脆放弃了,于是只好轻声说:武子,小姣都看着呢!
毕竟胡姣刚跟曾明领完证不足月余,自己虽说跟晓芳是老夫老妻了,在曾明跟前闹惯了,可当着胡姣的面,总还得顾忌点。
于是就放开怀里的晓芳,对胡姣说:不好意思啊!有点少儿不宜……
已经依偎在曾明身边的胡姣,早已笑得合不拢嘴了,忙回应道:我啥也没看见,你俩继续好了……
赵武赶紧岔开话题说:夫人,我真饿了,今天在外跑了一天,中午也只是简单地对付了一下……
晓芳顾不得满脸通红,连忙拽着赵武就往厨房走,同时还娇嗔地说:看你弄的我一脸的口水!帮忙,饭菜都准备好了……
四个人小餐厅就座后,曾明就边吃边给胡姣、赵武和张晓芳讲述了,上午在王滔厅长侄女王静雅私宅里发生的,一系列令人称奇,而又现实的事情。
哥,你以前常说,历史有惊人的巧合,也有意想不到的轮回。
现在看来,这段时间,许多看似与我们毫不相干的历史,却又实实在在地,跟我们联系在了一起。
面对张晓芳的感叹,曾明非常赞同,同时也感慨万分地说道:我虽然熟读历史,但也从来没有觉得历史离我,是如此之近。
你们看,我有幸与小姣结为夫妻,便了解到了来凤村的历史,而与来凤村息息相关的历史人物,除了老英雄江英杰等一班先逝的苦难的人们之外,谢莹老师、我的岳父胡杰不就是这段历史的活着的见证人吗?
如果往上追溯,江老英雄个人的历史,最早也可以上溯到抗日战争初期。
南山游击队的历史,也可以上溯至抗日战争中期。
胡姣外公谢崇贤投身革命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北平和平解放。
易玲和谢颖两位有着生死情谊的姐妹,她们的历史也可以上溯到,蓉城和平解放前,抗日战争末期和整个解放战争的历史。
我们在坐的都生长红旗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虽说不远,但依然只能从历史的资料、影像和纪实中去体会。
而如今我们所接触到的,这些活生生的那段历史的见证人,甚至就是我们的亲人。
历史就是这么神奇,它的轮回中包含了太多巧合。历史触手可及,这让我觉得妙不可言。
赵武也随即赞同道:哥,你说得太对了!这短短的几个月,我也觉历史不仅有着它自身的厚重感、亲切感,也似乎有着一定的规律。
曾明笑了,中国的历史,乃至某一段历史,都是互相可以佐证的。
有人这样总结过中国历史的规律,我也是深为赞赏。
历史第一定律:指出“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历史第二定律:指出“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历史第三定律:指出“国家(王朝)的败亡,为何总是因专制(因人祸)而亡,而非因制度而亡。”
精彩待续……
亿万人中遇见君,缘份二字妙难挡。
贵手沾福轻摩娑,点赞关注加收藏。
(文系原创,盗者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