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引用《资治通鉴》,有人引用近现代某些专家的言论,把《轮台诏》描述成“中国历史上第一道罪己诏”,歌颂汉武大帝。单纯从诏书内容着手讨论,太容易打成“笔墨官司”,陷入无休止的争论。
汉武帝真的下“罪己诏”了吗?所幸,网络是开放的,也有人说:汉代第一道罪己诏是汉文帝发布的。记载于《史记.文帝本纪》,可惜网上搜不到原文,罪己诏的搜索结果下面,一水的汉武帝《轮台诏》。所幸,《史记》中确有汉文帝罪己诏原文,两相比较,结论水落石出。
汉武帝真的下“罪己诏”了吗?所谓罪己诏,按汉文帝诏书来看,有个大概的格式。第一部分:讲下诏原因;第二部分:讲皇帝责任;第三部分:讲如何改正。一道诏书是否可以称之为“罪己诏”,主要看责任认定,如果不明确责任,似乎不宜强行臆测。也就是现代人讲的:问题要讲透,要红红脸,发发汗。
汉武帝真的下“罪己诏”了吗?分三部分,分别就文帝,武帝诏书进行比较:
第一部分:下诏原因
文帝:
上曰:朕闻之,天生蒸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
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以灾,以诫不治
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适见于天,灾孰大焉!
_原因,连续日食,天示以灾
汉武帝真的下“罪己诏”了吗?武帝:
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危须、尉犁、楼兰六国子弟在京师者皆先归,发畜食迎汉军,又自发兵,凡数万人,王各自将,共围车师,降其王。诸国兵便罢,力不能复至道上食汉军。汉军破城,食至多,然士自载不足以竟师,强者尽食畜产,羸者道死数千人。朕发酒泉驴、橐驼负食,出玉门迎军。吏卒起张掖,不甚远,然尚厮留其众。
_原因:有司请遣卒田轮台,但有实际困难
汉武帝真的下“罪己诏”了吗?第二部分:皇帝责任
文帝:朕获保宗庙,以微渺之身托于兆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乱,在朕一人,唯二三执政犹吾股肱也。朕不能理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
_天下治乱,在朕一人。有担当的皇帝,不德大矣,承认错误很明确,中肯。
汉武帝真的下“罪己诏”了吗?武帝:
曩者,朕之不明,以军候弘上书言“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匄若马。”又汉使者久留不还,故兴遣贰师将军,欲以为使者威重也。古者卿大夫与谋,参以蓍龟,不吉不行。乃者以缚马书遍视丞相、御史、二千石、诸大夫、郎为文学者,乃至郡属国都尉成忠、赵破奴等,皆以“虏自缚其马,不祥甚哉”,或以为“欲以见强,夫不足者视人有余”。《易》之卦得《大过》,爻在九五,匈奴困败。公军方士、太史治星望气,及太卜龟蓍,皆以为吉,匈奴必破,时不可再得也。又曰:“北伐行将,于鬴山必克。”卦诸将,贰师最吉。故朕亲发贰师下鬴山,诏之必毋深入。今计谋卦兆皆反缪。重合侯得虏候者,言:“闻汉军当来,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诸道及水上以诅军。单于遗天子马裘,常使巫祝之。缚马者,诅军事也。”又卜“汉军一将不吉”。匈奴常言:“汉极大,然不能饥渴,失一狼,走千羊。”
汉武帝真的下“罪己诏”了吗?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忧民也,今朕不忍闻。大鸿胪等又议,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赏以报忿,五伯所弗能为也。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今边塞未正,阑出不禁,障候长吏使卒猎兽,以皮肉为利,卒苦而烽火乏,失亦上集不得,后降者来,若捕生口虏,乃知之。
汉武帝真的下“罪己诏”了吗?_朕以不明,通篇也就这四个字近乎自责而己,只是如此详尽的过程描述,是在承认过失?还是解释?军侯上报,“匈奴通”解读,治星望气,太卜龟蓍为吉,派出贰师将军,战败,悲痛常在朕心。这是有充分理由的决策,何罪之有?有司的请奏是扰劳天下,朕不忍闻。联系起来会不会感觉“领导很善良,都是下面的人在胡整”?
第三部分:如何改正
文帝:
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思之所不及,匄以告朕。及举贤良方正能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饬其任职,务省傜费以便民,朕即不能远德,故悯然念外人之有非,是以设备未息
今纵不能罢迀老戍,而又饬兵厚卫,其罢卫将军军,太仆见马卫财足,余皆以给传置
_匡正我的过失,省傜费,罢卫将军军,财给传置。再次明确,过失在朕,要匡正之
汉武帝真的下“罪己诏”了吗?武帝:
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
_没有过失,就无所匡正,二千石们上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这是个标准的工作安排。
与文帝罪己诏相比,抛开一厢情愿的牵强附会,武帝的《轮台诏》,完全是就事论事,最多发几声感慨。贰师将军战败让他心结难解。关于贰师将军李广利的那一堆烂事儿,谁不心里跟明镜似的。诏书里百般解释,甚至诿过于下,真不知道那些“大人”是从哪里嗅到“罪己”的味道。如果这都算罪己,那文帝诏书算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