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在五月初【飞聊】上线后,就想要写点什么,但是拖拖拉拉中既没有下笔,更没有看到”头条爸爸“把【飞聊】推到一飞冲天。
2018年12月,就有媒体报道,字节跳动正在研发社交软件【飞聊】。1月15日,头条召开声势浩大的产品发布会,发布【多闪】,虚晃一枪。【多闪】依托于抖音,背靠流量大树,90后产品经理带队研发,一时间风光无两 。春节期间,【多闪】靠红包活动日活一路奔向千万,据说至今也保持这4万/日的下载量。(写这段时我是酸酸的柠檬精。。)不过时至今日APPstore排名早由当初第一滑出百名开外了。
说回【飞聊】,据说这才是张一鸣真正要推的产品,低调上线之时,据说一度造成了APPstore的拥堵。朋友圈也在传播着【飞聊】的二维码,当然不多时,微信就顺手把它封了。但是,无疑,【飞聊】的面世,又一次撩拨了大家互联网社交产品这根敏感的神经。尤其于我,毕竟曾经离这样的产品形态那么近。
一.社交产品+社区产品?
飞聊在产品形态上像是“微信+即刻”或者“即刻+豆瓣+子弹短信”。虽然产品引导页上宣传主打三个功能—动态+兴趣小组+语音消息。显然这是一款“社交+社区”产品。
一个产品究竟能不能同时完美兼顾社交和社区?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社区产品和社交产品在产品逻辑上是否本身就是相悖的?
社区产品如:微博,豆瓣小组。这类产品用户本质的需求其实是获取信息,最终一定会“中心化”,平台掌握流量的分配权。 虽然上述产品中有私信功能,但是不是出于什么特殊目的,应该很少有普通用户使用这些工具代替微信进行沟通。
而社交产品如微信,用户的本质需求在沟通,沟通一定是去中心化的。流量非常分散,平台不能轻易的分配流量。
因此,是否真的存在“兴趣社交”产品,我存疑。所谓“兴趣社交”本质上都会变成“兴趣社区”。
所以,如果【飞聊】既想超越微信做优秀的社交工具,又想结合【即刻】做兴趣社区,可能最终要在产品重心有所取舍。
二.工具流量到社交流量:一种解决”社交+社区“的路径
【微信】作为所有想要在社交上做出成绩的产品经理面前的珠穆朗玛峰,到底该如何去爬才会摔的不那么狼狈,或者真的可以攀登超越?
皮一下,答案 很简单:让所有用微信的人都能够迁移到你的产品里。大概如同所有人去银行挤兑,银行自然就垮了。 嘻嘻~
社交关系的建立或者社交关系链,是微信乃至腾讯最宝贵的财富,因为这是目前为止腾讯最难以逾越的护城河。然后,回首一下,微信的社交关系链是如何建立的?
15年刚入行时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一度也像某些人认为的那样,微信的用户起飞是靠QQ社交关系链的导入。这可能是尤为重要的一个原因。但是时至今日,我更加深刻和坚定的认为,微信的成功是因为做到了真正打磨好了一个工具,然后把工具流量牢牢把握,之后在工具流量之上催生出社交流量。所以微信的社交流量其实是工具流量的产物。 虽然微信不是一个”社交+社区“社区的产品,但是工具流量催生社交流量可以是一条做”社区+社交“产品的道路。
把自己打磨成一个高效工具。解决用户沟通效率也好,解决用户发现兴趣的效率也好,之后才会真正的发展处社区流量和沉淀在关系链这一宝贵的财富。
三.社区成熟的速度
说回社区产品。
兴趣社区究竟有没有机会?我想应该还是有的。
但是兴趣社区的成熟路径是怎么样的呢?
社区产品不同于社交产品,社区由于需要进行流量分配,所以必定会形成一个倚重运营的产品形态,尤其是内容运营。
社区的重点在于UGC和社区文化,早期一定是依靠PGC去引导的。引导培育出社区氛围和社区文化,这样的社区才是健康发展的,有粘性有内容产出的。
而做事的资源一定是有限的,所以还是只有在垂直兴趣点深耕。然而即便是这样,舍得投入重运营,社区的成熟仍然需要时间。而老板,能等吗?
最后,是那个项目之后一些自己复盘的思考。
1.产品定位,其实说心里话。产品定位是蛮清晰的,产品方案也比较完整。在社交工具层面,做到了提升了一些效率,解决了许多痛点。如果有机会精细打磨,有资源完美实现,是否就能做到用工具流量去催生社区流量呢。
也许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是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内更好的去落地,快速实现,仍是我今天依旧在思考的。
2.说到落地,MVP还不够小。是不是应该运营先行而不是产品先行。没有种子的用户的冷启动即便有钱如头条爸爸可能也砸不出来。
3.打磨工具价值,路漫漫其修远兮。
4.怎么突破微信在熟人社交的围堵,用垂直社区能不能实现,再好好的想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