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程叔叔孙女大婚,昨天晚上在饭店吃入桌夜饭,一共十二桌。
今天早上男方到女方讨新娘,到父母新房子娶亲,中午在男家结亲行礼一套流程。我们中午继续在一个普通饭店吃中饭,一共十桌。表弟及弟媳妇来招待我们。
与昨日不同,表弟及弟媳妇又换了一身比昨天喜庆的衣服。连老程叔叔,这个爷爷也穿上西装领带。叔叔很开心,说孙女出钱买的海某之家的衣服,里里外外一千多。我马上说要记录下来,以后告诉女儿要帮阿爹买全套衣服,隔壁几个表哥表姐的孩子也坐着,我让他们都要学习学习。说的叔叔满脸喜气,大家都很开心。悄悄问叔叔,孙女红包给了多少,举个手势,“六千?”“六万!”“哦哟,这个也要回去给老老叶传达个!”大家又大笑。
“羊毛出在羊身上!”边上有人补充。“不一样的,不买也要给的。”我觉得话不能这样说哇。
表弟媳妇穿了一件暗红改良旗袍,得体大方,象重磅真丝个,表弟西装笔挺,也是海某之家的,两千多,我夸弟媳妇衣服漂亮,弟媳妇说晚上才是正儿八经旗袍,“好好叫好看了。”哦,我又忍不住采访,新郎新娘要很多衣服,你们丈人丈母娘也要几套吗?“丈母娘三套,我就两套,男人无所谓,都是西装,换了也看不出。”表弟说。“男人的衣服实惠,平时也可以穿的,我们女人的衣服就是一趟头,尤其今天晚上的旗袍。”表弟媳妇说。
表弟悄悄告诉我,弟媳妇做人家(节约)的,去美罗看中一套礼服,四千多,没有舍得,拍了照,网上买了一套,省了一半多,但是网上的到底不合身,又叫裁缝修改了一下。“反正上台一刻钟啊!”弟媳妇笑着说。“旗袍不习惯的,穿着走路也不会走的。”
想起昨天晚上采访表弟的情况,我觉得结婚真的一定要门当户对,互相理解,他们两家就顺顺利利,双方开心。我问有没有象我邻居一样,两头挂需要双方送彩礼?讨来讨去?
“都没有,基本AA。”表弟说,双方各给对方娃三万多去买金银首饰。“其他,我们商量,双方有啥规矩尽量按照各方乡下规矩来,他家有要求我们满足,我家有规矩他们配合。”
所以昨晚大家各管各隔夜入桌。早晨去新娘子男方家吃中饭,我们女方亲戚继续昨天饭店吃饭。
“晚上一共五十桌,男方女方亲戚全部一起来。在希尔顿逸林大酒店。这也是大家AA的。”表弟说。
乖乖隆地咚,那个一桌老价钱了哇。“反正一桌一万块。”表弟气定神闲。
不得了啊,表弟家也是越溪普通人家啊!这么大排场婚姻,现在真是不得了。
“女家要用多少钱?”我吃饱了空,一直喜欢采访有女儿的家庭。“车子近五十万,其他也差不多五十万。花费基本一百万。”
我发现似乎中等人家这个数是基本哇。
“这是两头挂(不嫁不娶),假如讨老婆,尤其娶个外地,不要姓,要许多彩礼的。”怪不得现在村里普通人家小伙子都想要找本地两头挂的人家。
时代变化,以前大家都想娶个外地媳妇,省点钱,现在外地媳妇陪嫁少还要彩礼。本地只要两头挂,房子车子都有不算数,结个婚女方还掏钱。
哎呦,看来养男养女也要赶上啥时代啊!否则结个婚压力山大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