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停电,端上早餐——面条,晾凉,喊孩子吃饭,开启闲聊模式。
我说:“早上我刷到一个视频,是关于教育的。”
孩子说:“说来听听。”
我接着说:“这是一个国外的视频,有个三五岁的小男孩,站在小板凳上,拿香蕉的时候打破了一个碗。他爸爸问他怎么了,他说自己拿香蕉的时候碗滑下来打破了。他爸爸马上说这是一个意外。”
孩子接过话茬说:“如果端住碗,哪怕香蕉掉下来,也不会把碗给打烂。拿的时候应该拿碗,而不是拿香蕉。他爸爸没这样子提醒吗?”
我强调了一下,说:“这是一个关于教育的问题,不是一个关于怎么拿香蕉或者拿碗的问题。”
孩子哈哈哈哈地笑了。
我接着说:“他爸爸还强调了,这是他妈妈最喜欢的碗,而且这个碗还是他妈妈的奶奶送给他妈妈的碗。”
孩子带着笑意说:“那就更应该强调要拿碗,而不是拿香蕉。”
我揶揄了一句说:“这个碗还是古董哩。”
接着我又说:“他爸爸又再次强调了一下,这是一个意外,还过去拍了拍孩子的胸口,又一次强调说这是一个意外,然后让孩子继续站在小板凳上不要动,接下来他爸爸开始处理陶瓷碎片,打扫一下卫生。”
孩子插嘴说:“他爸爸应该让孩子打扫,打扫完了让孩子赶紧去学习。”
我吃了一惊,其实在孩子身上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我当时就是这样子处理的,让她自己打扫,打扫完了再去学习,那时孩子上五六年级吧。
“在他爸爸打扫的时候,小男孩主动跟他爸爸说对不起,他爸爸引导他接着应该怎么做。小男孩说买一个新碗。爸爸附和说对,可以买一个新碗。然后两人去了超市,小男孩找到一个相似的碗。爸爸肯定说碗挺相似的,但是不应该欺骗妈妈吧?小男孩说对。爸爸说那应该和妈妈说实情吧。小男孩也说对。”
“小男孩回家了,抱着妈妈的腿道歉说对不起。妈妈摸了摸小男孩的脑袋说It's OK。”
听完之后孩子问我这种教育对吗?我想了想说对的吧,孩子主动承认错误,并且提出办法去补救。
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知道自己错哪了,并且提出补救的办法,这种处理方法应该是最佳的处理方法。
由于时间关系,我吃完饭赶紧洗碗,也没有和孩子展开过多的讨论。但是中间孩子几次插嘴,说实话让我挺汗颜的,因为那种方法就是我处理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