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儿童在家庭中的语言交流是儿童最初智力培育基础,但是很多父母不会注意。比如:儿童经常在开心的玩乐之后会跟父母说:我们下次还来这玩吧。父母比较恰当的回答应该是:
A、不是才玩完吗,下一次再说吧
B、好啊,下一次一定再带你来
C、好啊,你觉得今天玩得最开心的是什么
《解析》
A、不是才玩完吗,下一次再说吧(这是权威模式,中断对话)
B、好啊,下一次一定再带你来(认可儿童心理,结束对话)
C、好啊,你觉得今天玩得最开心的是什么 (支持性语言的一种,是辅助儿童的最佳语言)
父母和儿童之间的对话,有一个主要原则是:顺应儿童的话题至少能够交流3个回合以上。这样的语言不仅对儿童的心理对儿童的智力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样的语言我们叫:支持型语言。支持型语言有几个方向:
1、顺应儿童的话题与扩展;
2、对儿童的语句进行精准和逻辑的重组;
3、结合话题本身去巩固儿童的自我意识。
以题目为例,儿童说:我们下次还来这玩吧。父母可以按照支持型语言的三个方向给出回应:
1、好啊,你下次来玩最主要想玩这里的什么呢?畅想未来,打开儿童计划意识,链接大脑中从眼下现在到未来的通路。
2、下一次再来,是明年暑假的时间吗?将儿童的话语进一步精确,培育儿童语言的精准意识。
3、好啊,今天你觉得玩得最开心的事什么?回顾过去,链接大脑中从眼下现在到过去的通路,进一步巩固自我意识,从自我意识中去建立自主自信。
这样的对话形式可以用于父母和儿童之间任何对话,通过这样的对话,儿童语言的逻辑能力会扎实的建立起来,做任何事情都能够思索过去、规划未来,说话有逻辑次序有细节,这不是靠学校学习得来的,靠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话培育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