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罗素的《幸福之路》,提到其找到快乐的三个原因。
“几句简单的自我介绍,或许对我所要辩护的哲学可以做一个最好的楔子。我不是生来快乐的。...... 如今,完全相反了,我感到人生的乐趣,竟可说我多活一年便多享受一些。这一部分是因为我发见了自己最迫切的欲望究竟是什么,并且慢慢地实现了不少。一部分是因为我终于顺顺利利地驱除了某些欲望,——例如想获得关于这个那个的确切的智识——当做根本不可求的。但最大部分,还须归功于一天天的少关心自己。......慢慢地,我学会了对自己和自己的缺陷不再介介于怀;而对外界的事物,却一天天的集中我的注意......每种对外的兴趣,都有多少活动分配给你;而兴趣活泼泼地存在到多久,这活动就能把苦闷阻遏到多久。......有一般人是因为深陷在“自我沉溺”之中而无可救药的......”
总结起来,罗素认为他找到人生乐趣的三个原因是:(1)发现及实现自己的兴趣;(2)摈弃了完美主义;(3)少做“自我沉溺”。之后罗素对“自我沉溺”展开详述,而我却对他的第一条,发现及实现自己的兴趣,最有体悟。因此,想借题发挥一下。
1
我认为,人若无“纯粹”的兴趣,便无真正的快乐。所谓“纯粹”,指的是该兴趣就是目的本身,也即快乐本身。只要能做这件事,我就感到快乐。相反,如果做这件事,是为了达到某种效果,有了这种效果,才能让我快乐,那么,该兴趣就成了手段。换言之,如果做一件事,可以“无条件”地给我快乐,这就是纯粹的兴趣。反之,如果做一件事,只能“有条件”地给我快乐,这就是不纯粹的兴趣。
以绘画为例,如果这是你的纯粹兴趣,那么有机会绘画,你就会快乐,而不论绘画得到什么结果。但是,如果主要目的,是通过绘画获得别人的认可与羡慕,没有得到这些,就不快乐,那么绘画就不是你的纯粹兴趣。
也许有人会说,谁不想通过兴趣得到一些东西,比如名声、地位、金钱。我承认这种思想的现实性。那么,请允许我至少可以通过80/20法则作出修正:对于“纯粹”的兴趣,至少80%是享受过程,而20%才是看重结果。
为什么纯粹的兴趣带来真正的快乐呢?当你以结果作为快乐的源泉时,实现快乐就变得困难重重。想想看,如果你必须达成某种效果才能快乐,那么你的压力必然很多,承受并克服这些压力,成为快乐的代价甚至拌脚石。相反,当你以过程作为快乐的源泉时,那么只要我做兴趣中事,我就感到快乐,那么你便很容易地经历到快乐。
纯粹的兴趣,带给你的快乐是恒定的,因为它是“无条件”的。不要小看“无条件”的威力,它是真正安全与稳定的基石。一如我们在父母面前最觉安全,因为父母给子女的爱,是最接近无条件的。当你拥有纯粹的兴趣,你便可以“无条件”体验快乐,只要你有机会去做感兴趣的事就行了。这同时降低了快乐的门槛,让它变得唾手可得。
纯粹的兴趣,保证了“你的快乐你作主”,因为你不再把快乐寄托在不可控的他人或目标上。这是一个“间接选择”与“直接选择”的区别。如果你把快乐寄托在他人对你的赞美、挣到多少钱、或取得什么地位,你便把快乐的所有权拱手让与不可控的人、事或环境。你的“间接选择”,导致快乐变得稀少而且不确定。而当你拥有纯粹的兴趣,你便直接选择了快乐。你只需要征得自己的同意,此时此地,或计划好何时何地,去做感兴趣的事,让自己快乐。这一切完全在你的控制内,无需仰赖任何人。
2
就我个人的体会,直到今年,我才真正意识并确立,写作是我的纯粹兴趣。这个兴趣可能源于我小时候语文比较好,愿意写作文,喜欢看语文方面的报纸杂志,例如那时的《少年文艺》、《语文报》,每期都仔细读过。这种爱好其实一直在延续,而我却浑然不觉。工作后,我出了两本专业书籍,还连续运营着两个博客,一个英文的专业博客,一个中文的生活博客。虽然没啥访问量,我依然乐此不疲,不介意一遍遍修改润色文字或美观博客版面。然而,我却没有意识到,写作也可以作为一种兴趣或爱好。似乎在潜意识里,我对兴趣有过窄的定义,因此以前尝试过发展种种其他爱好,比如学乐器、打网球、练游泳等,但终归这些似乎不合我的性格与天赋。直到今年,我才修正了这个误区,将写作确立为我的纯粹兴趣,贯彻于我的工作和生活中,两者均有足够的机会去写作。相应地,我的心态好很多,因为快乐的门槛大大降低,它变得唾手可得,且完全在我的控制范围内。
老妈也一样,自小就有文艺天赋。特别想进文工团。但那是文革时期,注重唱高音,在红色歌曲里用的多,结果当时的标准是谁的嗓门高,谁进文工团了。工作后作为人民教师,一直忙于教学,也就把这个兴趣搁置了。直到退休后,才重新拾起这个爱好。现在他们的兴趣特别简单,就是通过一个微信群,大家利用语音,你唱一段我唱一段就很高兴,纯粹是享受唱歌的过程。从而,退休生活一点不枯燥,没有失落感,反而非常享受。
艺术家和工匠有很多是纯粹兴趣的典范。他们全神贯注进行创作,并不全是为了作品的名誉和利益,而主要是享受创作过程。近期看到一则新闻,一位艺术家(Simon Birch)在洛杉矶展览其制作的诸多皇冠艺术品。一位中国女留学生在参观时自拍,不慎失去平衡倒地,导致旁边依次放立的皇冠支撑架,如多米诺骨牌般倒下,许多皇冠摔碎,直接经济损失达20万美元。但是这个艺术家说他并不寻求任何赔偿,因为这只是个意外,并说:“皇冠是权力的象征,或许它们的倒下,是具讽刺性的和充满寓意的。”该艺术家之所以如此豁达,我认为很大原因在于,他的快乐主要源自创作这些皇冠的过程,而不是皇冠展出所带来的效果,例如门票收入或者媒体荣誉。换言之,他通过艺术创作的过程,早已体验到了快乐,或至少最大部分的快乐,又何必对这场意外耿耿与怀呢?得不到肇事者或保险公司的赔偿,对他的快乐,不见得损失多少;而得到了足额赔偿,也不见得对他的快乐有何显著增加。其宽容大度,实则基于纯粹兴趣带来的良好心态,而不可简单归之于道德高尚。
3
因此,如果你想经历恒定、易得、完全自主的快乐,请从现在起,发现或培养你的纯粹兴趣。同时,请对兴趣做广义理解,任何符合你天分、能够日常去做的事情都可以,不一定非要是文艺体育活动。
发现或建立一个兴趣似乎很容易,因为每个人都有些想干的事情。然而,从现实的角度,因为工作是每个成年人的重心,不但是金钱地位的来源,还每天占去我们至少1/3的时间,所以,我想可以依工作与兴趣的关系,由以下三个方向去考虑。
如果你的工作内容恰是你的兴趣所在,那自然再理想不过了,就象上面举的艺术家的例子。人们常说,希望能“享受工作”,但对于多数人而言,这种状态当属可遇而不可求。有人说,按你这样,工作狂就是最快乐的了。我觉得还是要从目的还是过程而论。如果真心享受工作过程,那么他的快乐和成就应当都很显著,人们都能感到他是一个活力满满阳光朝气的人。如果不是享受工作内容,而是更看重和追求工作所带来的结果,不论是名利也罢,提前退休也好,还是仅仅无其他更好的打发时间方式,那么人们也都能看出,这样的工作狂是不快乐的。
如果工作内容不能与你的兴趣直接对等,但是你能把工作中的一部分内容,转化为纯粹的兴趣,我想这是对多数人最佳的方案。毕竟,工作是一个大的概念,包含内容很多,从中发现或转化一部分,成为纯粹的兴趣,对多数人当属可行。以我为例,我不能说现在的工作就是我的纯粹兴趣。但是相比之前的化学科研专业,我更喜欢现在的工作。而且,在法律工作中,一大部分是文案工作,正好实践我的写作兴趣。这可能是为什么我首先建了一个英文的专业博客。当时并不自知,以为是寻求个人在行业圏里的知名度,但其实原驱力还是兴趣所至。同样地,在你的工作范围中,希望能有一些工作内容适合你的兴趣,或者稍作调整,转化为你的兴趣。如果你能做到,则实在是一个双丰收的好结果。
即使你的工作与你的纯粹兴趣完全无交集,而且你无法换工作,也无须沮丧。那也请在你工作之外,找到一种或多种纯粹兴趣,培养这种日常生活里的闲情逸致。至少,你另外一半的生活时间,是可以随时找到快乐的。
4
最后,本文以罗素的引言开头,也以他的另一引言结尾,为纯粹兴趣作一注脚。
“你的产生作品,是因为你感到迫切需要表白某些观念或情绪呢,抑或你受着渴望赞美的欲念鼓动?在真正的艺术家心中,渴望赞美的欲念尽管很强烈,究竟处于第二位,这是说:艺术家愿意产生某一种作品,并希望这作品受到赞美,但即使没有将来的赞美,他也不愿改变他的风格。另一方面,求名成为基本动机的人,自身之内毫无力量促使他觅得特殊的一种表现,所以他的做这一桩工作正如做另一桩全然不同的工作一样。象这类的人,倘若不能凭他的艺术来博得彩声的话,还是根本罢手为妙。”
三毛说:“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如果你不想让你的快乐四处流浪,请为它找到一个栖息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