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Keio University的研究员设计了一个有意思的实验。他们给大学里同一个班级并且彼此熟悉的学生照相,然后P了一下图,放大或者缩小眼睛和嘴巴,令本人以及其他同学选择出与真人最像的一张,结果发现本人选出来的照片和其同学选出的照片差异很大:大多数本人选择了更漂亮的照片,而其同学的选择则更符合真实。这一结果在增加男性被试后依然没有改变。有意思的是,实验员还加入了一张镜像脸的照片,不过结论依旧,人们还是认为美化过的照片是自己真实的模样。
这个结果是不是与人类虚荣的天性有关?记忆里的我们似乎比实际更完美。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尽管还是在产品初期,产品的许多功能特点只是存在理论阶段并没有经过市场验证,这个阶段的初创团队很容易陷入理想化的思维模式,以至于在做前期宣传推广阶段给客户带来过高的产品期望。客户一旦认同宣传中的产品理念,同样也会产生更加理想化的产品模型,对产品的期待值进一步增加。
现在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研发策略是从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化可行产品”)阶段出发,不断获取用户反馈,在此基础上持续快速迭代(或谋求转型),直到产品达到PMF(Product Market Fit,”产品与市场相匹配”)阶段。在这种模式下,产品的第一个版本通常不可能实现大量特色功能的实现,有可能只是保证了基础流程的通畅运行或实现少量的特色功能。由此在客户体验环节势必会产生落差感,客户当初认同的有可能是宣传中描述的某个功能特点或者全部的功能特点,而初期版本又不具备这些功能,理想与现实落差太过巨大就有可能造成前期宝贵的客户资源流失。
也不能排除前期为了获取关注度迷惑对手打通市场,采取冒险激进营销的打法。这种情况下同样需要处理好客户预期落差问题,如何才能尽可能的减轻负面影响呢。
1.对客户有信心
总有一部分人天生具备冒险精神,他们不安现状,喜欢尝鲜寻找突破。这部分用户一旦认同你的产品理念,他会保有足够的耐心坚持他的选择。他们也是前期精英化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需要看到产品的不断完善进步。
2.产品的快速迭代更新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基于产品的市场反应信息,对产品快速迭代更新,不断完善产品功能增加特色功能,通过官方提示,让用户感知到一个过程的发生,产生产品价值不断增值的感觉。
3.更加明确更新进程
用户根据前期宣传对产品的最终形态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产品也在不断迭代,用户可能倾向于需要提供一个相对明确的时间信息,这个阶段与用户交流时,可以细分到单个功能点的实现时间,告知用户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产品和运营如影随形,运营基于产品,诚实守信的对待用户,前期产品的短板需要不断的和用户沟通加以缓解,把握用户的态度变化,照顾好用户的情绪,培养口碑用户最终形成无形的品牌力量。
网友评论